什么是艺术品?高雅艺术就更好吗?科学能否提供帮助?艺术能使我们变得更好吗?艺术能成为宗教吗?
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知识分子应当拥有原创力和逻辑性,有趣而不乏常识。也就是说,他们应该像约翰·凯里教授。
——朱丽·伯奇尔
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是因为有人认为它是艺术品。在西方,两个半世纪以来,人们一直对艺术夸大其辞。贯穿大部分历史的艺术实践都服务于人类进化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高雅艺术。它们是公共的,是实用的。对艺术的崇拜可以把人类牺牲掉。艺术宗教使人变得更坏,因为它鼓励人们鄙视非艺术人群。
——《艺术有什么用?》
艺术会让人变得更好吗?它们是文明的标志吗?为什么我们认为“高雅”艺术比“低俗”艺术要好?关于艺术的判断不只是个人见解吗?究竟什么才是艺术品?它们真的是一个神圣族类吗?今天的脑科学家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艺术的奥秘吗?
这些都是美学史和批评史上不断被提出的问题,至今仍然难以定论。约翰·凯里结合现代和后现代的艺术实践,再一次辨析了这些问题,不过他的结论颇出人意料,那就是:文学优于所有其他的艺术。
看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这本书就还给图书馆了,废话和举例太多,逻辑不是很清楚。其实,只要看看中译者的前言和作者自己最后的总结就差不多了。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尽管也许只有某人认为某物是艺术品,但只要某人认为某物是艺术品,它就是艺术品。”(约翰·凯里) 理由是,你...
评分《蒙娜丽莎》不比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更可贵! 本书涵盖艺术社会应用的几乎所有大主题,如高雅和低俗,超验和科学。。。根本论点是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作品,而在于其对观者的意义。 无论是荒诞离奇的(泰德收藏大便作品),还是乍听有理的(政府资助高雅艺术),其后都有纯粹理性...
评分齐鲁晚报 现任《星期日泰晤士报》首席书评人约翰•凯里,曾任牛津大学教授,被认为是英国最杰出的批评家之一。他身为资深学院中人,著述观点却是相当民粹,评介艺术时也总是关注艺术与普通生活的关系只是这关系,在他眼中多半常常面目模糊动机可疑。 在其《艺术有什么用...
评分和朋友谈起所谓经典和流行文化的问题。我在微博上有关注一个女诗人,她十分热衷古典音乐,贝多芬巴赫之类。但是有一次我看见她写了一条博,大意是看不上《老友记》这种美国文化中属于“糟粕”的东西。当时心想,人的偏见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她有没有想过,她所喜欢的那些如...
评分如果你说约翰·凯里是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他大概会欣然接受,因为这位牛津文学系教授最爱抨击所谓的“高雅文化”。他在05年出版的代表作《艺术有什么用?》中更是铿锵有力地了表达平等主义观念,在其自身所处的精英文化圈内招来了不少嘲讽。 嘲讽的矛头大多指向作者为艺...
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但结论没有太大说服力(这当然也有问题本身无解的原因在)。你认为是艺术的那便是能接受,但如果他人认为是而我不认同呢?比如现代艺术。艺术与宗教的问题好复杂,于无宗教信仰的我而言也没太大意思。奉文学为最高艺术并进行论证,同样是论证稍显无力。文学的模糊性倒很有趣。
评分作为学院派反对艺术普遍价值的作者,他提到了特权主义和审美统一性的不合理,这点我觉得可取,但最后把解决方法诉诸于文学,未免和他作为英文教授的身份太过巧合。
评分本来想破除一家之言的书 反而引导人去思考他自己的一家之言程度
评分他通过大量实例,运用当前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揭示了艺术的种种“原罪”。“他的结论是颠覆性的,全盘否定了西方18世纪以来对艺术社会功用的正面看法。”挺有意思的,有击浊扬清之效,值得一看…^_^
评分风趣幽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