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是20世纪的一个文化坐标,一种精神象征,一条思想脉络。即使放在2l世纪的今天,胡适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义上的一种价值选择。基于此,本著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胡适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和在公共领域中的表现。
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胡适身处的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
“文革”结束后的1980年代,中国人陆逐步对胡适重开评价,这是一个“去妖魔化”的过程。胡适作为一个研究对象,逐步从学术领域过渡到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随着人们对胡适和胡适思想的深入,已经沉入历史背影中的胡适再度走向历史前台。本书试图从资料本身形塑胡适,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现胡适一生的思想脉络,把握其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更关注在他的思想语境中,作为知识分子的他对社会事务的关怀,同时,以人带史,由此折射他所身处的那个时代。
邵建: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教师,任教文学理论。教书之余,读书与作。1980年代中期以后,写作以文学理论和文学评论为主。1990年代中期后,曾作知识分子研究。本世纪以来,以20世纪的两个知识分子胡适与鲁迅为个案,从思想史角度作胡、鲁比较研究。2005年以来,另作胡适研究。与此同时,开始吋评写作。
就像作者说的,这本书写的很感性,就像有人在跟你说话,在零碎的文字下有着作者的思考,蕴含着自己思想的火花,写出了自己眼中的胡适。
评分书中有一篇文章是在当年的<书屋>上发表的,叫胡鲁的尼采观,叫人感觉胡适的见解比鲁迅等人高明多了,能一眼看出尼采哲学的偏颇面,而鲁迅等人却沉浸在发现尼采的狂喜中,我觉得不怎么符合史实,鲁迅对尼采不是全盘照收的,他接受的只是尼采“任个人而排众数”的独立精神和启蒙情...
评分看完这本书,获益良多。它让我明白历史的发展很多时候取决于偶然性,所谓的必然性趋势有时候是失效的。比如全世界都进入了民主法治自由的时代,而仍旧有很多国家是极权国家,那里的人民没有政治权利。你能说民主法治自由是世界趋势,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国家处在极权的统治下...
评分首先声明, 我对胡适之先生充满崇敬, 适之先生的为人和求实精神, 魏晋风度都让人无比仰慕。 邵建先生在胡适思想评论的细节上面都颇有建树, 但是作为胡适之先生的前半生的传记, 这本书只能算勉强及格。 1) 大历史脉络的梳理 一本好的传记, 必须将人放到特定的历史的环境...
评分首先声明, 我对胡适之先生充满崇敬, 适之先生的为人和求实精神, 魏晋风度都让人无比仰慕。 邵建先生在胡适思想评论的细节上面都颇有建树, 但是作为胡适之先生的前半生的传记, 这本书只能算勉强及格。 1) 大历史脉络的梳理 一本好的传记, 必须将人放到特定的历史的环境...
邵建老师太容易暴露尊胡贬鲁立场了,这不是好事。不过书本身还是值得推荐的,且有很多代表自己风格的话,读来容易引人入胜
评分基本浪费时间
评分作为一本历史著名人物的传记,本书基本上勾勒出了胡适前半生的轨迹。正如本书所追求的的理性思考感性表达,本书的闪光点在于其对胡适的前半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回顾,而作为历史书籍读最大的不足就是感性表达,过多的个人判断和论述影响了书籍的价值。胡适和鲁迅作为中国过去一个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对人物,长期存在着漠视和误读,本书的作者也就是在努力还原那个真实的胡适。
评分爱他就要了解他
评分邵建先生其人初识于他本人的博客,常慨叹其著时评文章。今除夕年末读罢此书。犹感中国知识分子的块垒,胡适之的精神价值一百年后穿过历史迷障于邵建先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