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现代化以来,强势者大谈全球化、地球村与竞争力。至21世纪,这种现象──所谓全球视野、国际运作能力,更是蔚为单一的主流。于是乎,全球皆沦为单一的麦当劳,没有历史,没有记忆,更没有身份的认同。
其实,自1960年代末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开始注意另一种殖民作为──新殖民主义,尤其是美国好莱坞文化及商品的侵略。针对新旧殖民经验,如何界定自己本土文化,珍视传统文化再生的契机及其不同之处,这是刻不容缓之事。
我们看到:全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全球化,而我们却也清楚的看到一个相反的运动,即是「文化国家主义」。
当世界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地球村」,经济也越来越相互依赖时,我们反而越来越讲求人性化,且越来越强调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传统,越来越积极的守住自己的「根」与文化。
如今见熊氏兄弟,尝试以图画书的图像来诠释传统的民间技艺,呈现出对「传统」重新认同的觉醒。因为,传统不是可以继承的遗产,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能得以延续。最重要的是传统含有历史的意识,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知──传统不仅仅具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历史意识使一个作家在写作时,不仅仅在骨髓中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时代,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与传统文化同时并存。
在此思想基础上,我推荐熊亮先生的本土图画书《兔儿爷》——
每一个兔儿,都会属于一个孩子。
作为「中秋礼品」的玩具兔儿,殷切希望着能找到他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新家。然而,一阵风吹来,地址不见了,玩具兔儿的期盼也落空。他的新家,变成了囤积旧货物的阁楼。
在盒子里,玩具兔儿静默而寂寞。
于是,玩具兔儿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走过漫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走出故事,每个孩子,一定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个陪伴者,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或许,是更亲近的亲情。
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牢笼,让我们成为了旧阁楼中出不了盒子的玩具兔儿,也让我们的孩子缺少陪伴而失望。
所以,让我们从故事,从图画书,陪伴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需要的玩具兔儿;陪伴着需要陪伴的孩子,也让自己回家,既是归属,也是无微不至的陪伴。
我是从读书频道知道熊亮的绘本。《兔儿爷》只有寥寥数页,但从开篇月亮上的传说到后面一页这是说明书上写的,让人忍俊不禁。我喜欢熊亮的幽默,还有画面背后的温情。兔儿爷根据记忆找到当年那个小男孩的过程,犹如我们重新找回童年的温馨记忆。小时候总有那么几件心爱的玩具,...
评分《兔儿爷》是中国的插画师制作的,拿起来就有一种亲切感。这是一只中国的兔子呢! 这本绘本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蜗牛看到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打扮整洁的坐在家门口。蜗牛走了很久后,看见同样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坐在马车上赶路。原来老爷爷赶了几十年路是去老奶奶家求婚,而老奶奶也...
评分安安静静的月色下,有一只忧伤的兔子在屋檐上行走,整个城市仿佛都进入了梦想,小兔子仿佛被大家都遗忘。封面上兔子脸前的空间远远大于身后的空间,仿佛它的昨天很长很长,却不知道天亮后的明天。 看完这本绘本,想到以前看过的一本讲民间手工艺人的书,那些纸风筝,...
评分 评分回家整理囤积的旧书,发现了一本很厚的意大利童话,书已经发黄,封面上蒙着薄薄的灰尘,记忆里自己似乎从未看过这样一本书,连书打哪儿来都完全没了印象。翻开扉页竟写有几句话,细细分辨下面的落款,心中低低的“哦……”出声来,一些往事一些回忆,就这样自己捅破了尘封它的...
http://v.yupoo.com/photos/shawxx/albums/1810880/
评分难得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绘本,那些濒临失传的民间技艺,那些再难见到的传统玩具,真希望以后的孩子们还能有机会懂。
评分画的很不错,故事很苍白。
评分每个人都有只兔儿爷~
评分熊亮的绘本里我觉得最好的~~最好的故事最好的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