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拉•汤普森
1876年出生在牛津郡,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她的作品以《雀起乡到烛镇》最为闻名,她自幼生活在乡村,对于那里的生活也十分眷恋。这部小说事实上也是作者根据自己1880-1890年,少年时期在牛津郡的生活回忆而著的一部半自传体作品。原著本是三个独立的作品:《雀起乡》 (1939),《烛镇》 (1941),《烛镇绿里》 (1943),直到1945年才被合并为三部曲集出版。
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温暖治愈的生活故事,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记忆。
每一个经历过成长的人,都能在这本书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牛津郡,少女劳拉和父母、弟弟生活在贫困的小村雀起乡。尽管生活困顿不堪,各自也有许多不如意和烦恼,但劳拉一家人都很满足,日子惬意平淡,岁月静好。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聪明好学的劳拉被家人送往八英里外的烛镇当学徒,在母亲好友掌管的邮局工作,由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富饶美丽的烛镇,劳拉见识到了与雀起乡完全不同的景象,这儿有热衷八卦消息的太太,势力凉薄的乡绅,睿智活力的邮局女主人。面对这全新的一切,劳拉感到好奇又兴奋,做学徒的日子虽然忙碌但却格外充实。然而,随着一位年轻人的出现,劳拉的内心渐渐起了波澜和惆怅……
许多年后,劳拉回想当时,两条迥异的道路曾在自己面前。能安稳地生活在自己熟悉的人的身边一定非常美好;能欣赏季节的花开花落也是赏心悦目。任时光荏苒,岁月变迁,那个留下了自己纯真回忆的小乡村总是让劳拉魂牵梦绕,惦念一生。
器物如果摆在商店里,就只是器物。但是当它被人从不同的店家购回,一一陈列在自己家中的时候,你就能从中看出主人的生活品味和人格魅力了。我看戏,喜欢关注细节。
评分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卷。内容如题目一样富有诗意,但也有些不知所云。结构很散,没有主线。我都佩服自己怎么看完的。但是莫名觉得如果是手写体的英文原版应该极美。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乡村生活画卷。内容如题目一样富有诗意,但也有些不知所云。结构很散,没有主线。...
评分似乎在大学所学外国文学课程结束后,我就没有读过《雀起乡到烛镇》这样厚重的书。离开校园后,经历了诸多,在一个烦躁难安的暑日里,《雀起乡到烛镇》这本外国文学著作如一缕清风,吹入了心田,躁动的情绪竟渐渐安然下来…… 文章伊始,作者就用极其清新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
评分器物如果摆在商店里,就只是器物。但是当它被人从不同的店家购回,一一陈列在自己家中的时候,你就能从中看出主人的生活品味和人格魅力了。我看戏,喜欢关注细节。
评分该怎么形容这部戏的画面风格呢?——美?精致?漂亮如明信片?似乎都不够贴切。我想用一种食物来形容,那就是,麦芽糖浆。那姜饼屋一样精致可爱的小镇和乡村的房屋,那在微风下翘摇翻滚的麦浪,那从水绿色的树阴里洒下的黄澄澄的阳光——比麦芽糖还要甜美,不是吗?
翻译质量特别不稳定,编辑、校对也挺不靠谱。但这真是本好书,虽说结构上不太像小说,没什么高潮迭起的情节,甚至显得过于零散~但看作者弗罗拉•汤普森娓娓道来19世纪末英国伊丽莎白时代乡村往事,居然引人入胜~没有惊心动魄的大事,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感经历,贫苦的乡村生活、处在时代变革中的小镇风貌,最可爱的是迷人的田园风光、春种秋收的繁忙农事、旷野中弥漫的四时花香与青草香~弗罗拉•汤普森是位特别公允的观察者,看问题通透、达观,有自己的自由主义信条,但能做到不偏不倚公平对待各阶层。忠实记录英国当年的社会风貌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
评分意外的很喜欢w
评分书本身还不错,但很崇拜电视剧编剧,得开多大脑洞才会把这么一本几乎毫无情节的小说干到五季啊!
评分书本身还不错,但很崇拜电视剧编剧,得开多大脑洞才会把这么一本几乎毫无情节的小说干到五季啊!
评分。。。。。。。。好难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