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主要出版著作有:《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大败局》、《大败局Ⅱ》等。其中《激荡三十年》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佳商业图书”、“2008年《新周刊》新锐榜之年度图书”,《跌荡一百年》被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为“2009年度十大图书”,《大败局》被评为“影响中国商业界的二十本书”之一。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再度发力!
向钱穆先生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
打破时间壁垒,勾勒历代变法全貌!
探寻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的得与失!
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
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
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改革连夜看《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文/巨流熊三木 上海正延续百年未遇之持续大热。我自傍晚拿到书,一口气读完后,却心思澄明,宁静安然——这不能不说就是好书的力量。 当天是很妖怪的一天。早上九点,新华社统发半个月前的王小石文章《中国若动荡只会比苏联更惨》并狠批公知...
评分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是吴晓波理论的死穴,一旦说张居正改革,白银问题是绕不过去的。 一条鞭法核心是把田赋、力役和其他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丁户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入田亩,田赋一概改收折色银。 张居正的改革增加国库收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但是...
评分 评分作为中国经济变革历史的梳理,本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但是对于这些变革超历史的远见分析存有不足,仅是提到背景和操作,未能已一个制度的完整历史角度考虑略有可惜(以商鞅,张骞为例)。另外谈到当代得失的时候,可以看得出来明显的有所保留了,难为老吴了,也实在只能隔靴搔...
评分先说疑问。 疑问一: 这本书跟《激荡三十年》一样,强调统一的重要性,屡次提及中国有一个特质:”一统就死,一放就乱“。于是中国陷入,管制、衰弱、放权、混乱、再管制的死循环中。 有个疑问是这中循环真的是无法避免的吗? 书中记载: 在1997年开始,到2003年基本结束...
中央与地方、国营与私有、稳定与发展,中国历代经济改革都是在这两者之间权衡利弊。中国古代改革智慧至今仍有启发意义,尤其是三千年前的管仲,职业分工、放活微观、管制宏观、资源国有、鼓励消费、以商止战。明清是对唐宋的大退步,直到改革开放才重回南宋的商业化城市化水平。
评分作者觉得自己有自己一套分析方法,其实都没用上。事实再一次证明:研究金融的是讲不好经济学的,包括郎咸平。当然陈志武除外。
评分恒阅# 吴晓波写点企业案例还可以,写经济制度史力有未逮。本来可以成为一个小领域的专业作者的,自己把自己搞浮夸了。本书的问题:1、选择事实(比如张居正去哪了?),2、忽略细节,3、缺乏结构化研究方法,4、二元化简单归因,5、先验立场,6、叙议不分,私货夹带得没水准。有意思的点:四大利益集团、郡县尊儒科举国营四大基本制度;国企土地金融三大战场、自治契约独立阶层四大意识。以及结论:在看得见的未来,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很可能是一次以自由市场化为取向,以维持统一文化为边界,在民主法治和中央集权体制之间寻找平衡点的非西方式改革。
评分把历个朝代的经济体制单独放一起对比着看确实挺有意思的,但是吴晓波同志的古文水平和描述中带有的明显偏好让人对他的研究结果有些怀疑。
评分32/100我觉得很棒啊 大家在黑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