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泰
1978年出生,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古政治史、中國古代制度史、古代東亞史。著有學術專書《開建五等――西晉五等爵制成立的政治史考察》,另發表期刊與會議論文〈漢趙封國的空間分布與天下秩序〉、〈前、後秦的封國分布與天下秩序〉、〈西晉《諸侯律》的制定及其意義〉、〈新羅「居漢樂浪故地」說的分析〉等。
中國中古時期的「封建」,與西周的「封建」,乃至於現代認知的封建,實為不同的概念;本書對於魏晉南北朝的封建制度與政治秩序,有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本書以爵制為研究重心,探討中國中古時期封建的意涵,以及爵制與政治秩序的關係。中國中古封建體系,名義上遵循西周封建制度,實際是經由戰國兩漢以來儒生、士人不斷追溯重構,形塑出一套關於西周封建的「歷史記憶」。中國中古封建以王爵與五等爵替代西周諸侯,建立天子冊命諸侯統治封國的架構,並藉由儒家經典與漢魏故事,制定專屬諸侯的「開國」制度與「茅土」儀式。各王朝也藉由冊封周邊勢力,建構天下秩序,彰顯政權居於天下共主的地位。本書不僅關注封建體制的具體實踐方式,也重新考察中國中古時期的政局與制度變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得先重点过一遍《通典》“秩品”、“历代王侯封爵”两部分再看,不然初读易滞塞。 阅读体验极佳,尤其是第三章,论述严丝合缝,开国、五等两种爵位的诸多问题一一捋清,如排山倒海而来。见微知著,可窥爵位制度全貌。 一二两章信息密度大,脚注很精彩,学术史、制度变迁梳理,两点做得很细致,值得学习。四五两章和第三章一样偏于考证,阅读体验虽然不如第三章过瘾,亦属佳篇。
评分大陆大概永远不会出这本书
评分用复杂的论证过程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爵位封多了必然贬值。中古时期的封建制与西周封建制具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皇权主导下的中央集权的举措,此点决定了此时期爵制权力的消长。西晋五等爵制使受封者获得了极大权力。但其权力来源于中央与地方官职,故造成诸侯与封国联系降低,进而爵位地位下降,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进一步限制,王侯封爵最终成为虚封。西晋的五等爵本为实封,而东晋区分为实封“开国”与虚封“五等”,北周则一并称为“开国”,并取消了实封成分,导致“开国”与“封建”彻底分离。茅土作为实封仪式性的道具也与上述过程同步,最终消失。作者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天下秩序,发明了“中间型外臣”的说法,即刺史+开国爵使用者,用来表述顺服的割据政权,其适用范围是“汉晋郡县范围”,其实就是“自汉晋以来”的翻版,标榜正统而已。
评分作者有力使不出的感觉,一般 作者有力使不出的感觉,一般
评分用复杂的论证过程讲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爵位封多了必然贬值。中古时期的封建制与西周封建制具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皇权主导下的中央集权的举措,此点决定了此时期爵制权力的消长。西晋五等爵制使受封者获得了极大权力。但其权力来源于中央与地方官职,故造成诸侯与封国联系降低,进而爵位地位下降,经东晋十六国南北朝的进一步限制,王侯封爵最终成为虚封。西晋的五等爵本为实封,而东晋区分为实封“开国”与虚封“五等”,北周则一并称为“开国”,并取消了实封成分,导致“开国”与“封建”彻底分离。茅土作为实封仪式性的道具也与上述过程同步,最终消失。作者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天下秩序,发明了“中间型外臣”的说法,即刺史+开国爵使用者,用来表述顺服的割据政权,其适用范围是“汉晋郡县范围”,其实就是“自汉晋以来”的翻版,标榜正统而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