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系列文章七十篇,大多源自作者在《南方周末》上颇负盛名的同名专栏。作文始末,作者后记论及甚详,大抵于侍奉老母安度晚年之余,忆平生所学,思已逝老父,几十年前随父读书的片断历历在目,随手成篇,联缀在一起,是一段读书治学的经验笔记,亦是一帧乱世学人的生命片断。
多年无根而漂泊的生活,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见报刊上心仪的文章,必剪而存之,其余版面及时处理,以免成为搬家时的负累。每隔一段时间,我翻出剪报,分门别类,将其粘贴在一张张八开大小的牛皮纸上,以方便自己阅读检索。阅历如春雨入夜润物,回头再看...
评分 评分我曾想,若我能更早一些遇见〔书海泛舟记〕,或许,我与书之缘,会更早一些,更亲切一些,更加的密不可分一些。 但又或许不然,一本好书,也需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遇上一个适当之人,如此这般,方能称之为书缘吧。 〔书海泛舟记〕,一本讲述读书、藏书、爱书的散文集,...
评分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期待范福潮先生在《南方周末》上的专栏?大概不会少! 拿到书,重新读过,在那个革传统文化的命的狂暴风雨中,父亲和少年,闭起门来,点起等来,拿起老书,把传承千年的知识,传给幼子。不仅在家,少年他所交接的人,他所经历的事,验证了这话:斯文丧...
评分买书时最喜欢将序跋作为判断依据,这本书的后记让我深为所动,而书中所载每人每事,皆可让如我这样朝九晚五之人重找到读书之乐,学得读书之法.虽天涯之上有文论作者品性不堪,且不论其可信多少,即便真如此,不因人废文,好书依旧是好书.
焚稿一段 作者父亲觉得自己才疏学浅,以防误导,不应将所留文字传达他人,所以将自己书稿丢进焚烧炉,令人惋惜。
评分看的是多看的电子版。一本讲读书的书,对如何读古文、治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多有启发,对文中的父亲印象深刻。
评分“身处乱世心不可乱” 感谢范先生的真诚 分享了许多读书治学的经验和方法 比许多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更实用 常看常新啊!
评分民国学人的风采,展现在1949之前;民国学人的风骨,体现在1949之后。他在建国前接受教育,曾是一位普通教师。他被打入牛棚,却读书不辍,为儿子以《初学记》发蒙,在防空洞里读《诗经》、病榻之上解《西厢》、雨夜登阁读《红楼》,如此坦然而沉静,仿佛周遭的乱世与己无关。于这种奇境中可以领略,即便在那样荒唐的年代,仍然有一股清澈的潜流,维系中国的命脉不绝如缕。
评分文笔老辣。当代人能写出老派文字,不多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