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长文推荐
风靡无数文艺游子的行囊必备之书
迄今为止,最有态度的旅行文学佳作
关乎旅行,也关乎晃荡,更关乎生活。
信步由之,放眼而望,清风明月时时得于道途,却无须拥有也。
本书以一种超俗的眼光,与闲散的人生情怀,讲旅行、讲山水,看待周遭、寻觅佳境。自十年前在台湾出版后,风靡了无数文艺游子,几乎人手一册。简体版较之繁体版,篇幅扩大增加,喜好旅行文学者,不可错过。
舒国治的散文原就给人一种古老的感觉……正由于其古老,他才能迷倒一众台湾读者,成为彼岸十年来最最受欢迎的散文家。
我见过诗人很不“像”他的诗,更常见到小说家不“像”他的小说,却从未见过有散文家不像他的散文的。所以张中行就像张中行,余秋雨就像余秋雨,龙应台就像龙应台;舒国治,他的人就走在他自己的文字里,闲散淡泊,品味独具。
——梁文道
舒国治
一九五二年生于台北。原籍浙江。是六十年代在西洋电影与摇滚乐熏陶下成长的半城半乡少年。七十年代初,原习电影,后注心思于文学,曾以短篇小说《村人遇难记》备受文坛瞩目。一九八三至一九九〇,七年浪迹美国,此后所写,多及旅行,自谓是少年贪玩、叛逆的不加压抑之延伸。而文体自成一格,文白相间,简淡中深富雅韵,论者咸认与他的清简度日有关。常人忽略的清苦生活之美,最受他无尽窥探与咏颂。
著有《理想的下午》《门外汉的京都》《流浪集》《台北小吃札记》《穷中谈吃》等。
舒国治的《在途中》有句话:“凡有人聚栖处,即使临时,便有热开水。而凡见烟水,可知人必聚处就近。”他又说:“对热水的依赖,或在于对一种文明人烟的渴望保有,亦即,对荒凉之不便受制。” 我在寂寂的冬天,读到这些话,许是心里的寞芜驱我寻找人烟。我想起了多年的老朋友...
评分这本书,初读是在2010年4月5日,当时,曾经写下一篇书评:http://book.douban.com/review/3142502/#comments 今天,花一点时间,又从头浏览了一遍,这次,是从写书的角度来看。 舒国治的文字,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我是喜欢的那类,我以前并没有深究过这个喜欢由何而来,...
评分 评分《理想的下午》 如果在寫作之初 就讀了舒先生這本晃蕩之書 可能當下就結束Word關上機子 或是撕下稿件焚燬各種文字記本 他啊 寫景寫旅行 古意盎然 觀點獨特且精闢 細細讀之 令人猶如漫步於淡墨山水清幽小徑當中 談文學談歷史說電影 也帶著一分閒逸 如天上散仙般的清氣 我人...
评分周六,上午,11:53分,我合上《理想的下午》,在浓荫中穿行,从小路到大路,沿着大路缓步下山。 书的 163页: “关于找寻。你有那么多不快乐或那么多譬似钱那类的心念,便是因为‘还没找到’。人之所以有这些那些诸多问题或烦恼,便因你还没找到教你专注用力用神的好事体,...
最近因为各种原因 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看书 但就是某些段落 都觉得写的太好了 67页描述的纽约的人来人往 95页的日复一日的感觉 写的真好啊
评分任性一辈子也很妙
评分遇到合心意的书,就仿似遇到合心意的人。
评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有态度的随笔,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我特别喜欢252页他举的那个例子。哪一个十年,都是最珍贵的十年,拿什么都不换,我内心的任性、任性、任性。I love the life I live, I live the life I love.
评分今年春天,我喜欢在周末的下午去一点光,喝茶、喝咖啡,与刘兄闲聊,从架上取一本书读。一点光窗明几净,有时我会透过那扇玻璃门,看皮市街上闪过的骑车人,看慢悠悠晃过的老住户,看带着相机手机好奇的年轻游客,想起很多年前我一个人的旅行和晃荡。这些,都是我的理想的下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