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夫
男,土家族。1962年出生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縣最邊遠的小村。1968年上小學,1978年考進湖北民族學院中文系,同年開始詩歌創作。1980年創作長詩《為了歷史-致毛澤東同志》,1982年組織成立鄂西第一個詩歌社團「剝棗詩社」。1985年擔任湖北省青年詩 歌學會常務理事。1986年考進武漢大學中文系,組建湖北省「後現代詩人沙龍」,出版詩集《狼之夜哭》。1988年分配到某省會公安局。
自80年代開始創作以來,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小說,論文,劇本等約一百多萬字。詩歌和散文收入多種選本。曾獲2006年「第三代詩人回顧展-傑出貢獻獎」、2009年「當代漢語貢獻獎」、2010年「台北國際書展大獎-非小說類」、2012年「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2012年應荷蘭國家文學基金會邀請成為阿姆斯特丹駐市作家;2013受邀至德國科隆擔任駐市作家。
曾獲台北書展大獎、中國在場主義散文新銳獎等,
繼《門後的守望者》情詩集後,野夫娓娓道來一則愛情故事。
回憶於腦海沉潛數十載,野夫寫下了屬於他們這輩人的那段過往青春,
權力、愛恨、理想和衝動都在野夫筆下悠悠晃晃的山水中漂動,
淌溶成一片最初的人世情懷。
是對時代鉅變之感,也是對人情尚存之念。
那曾是一個美好的年代,初初開禁的陽光下有著浪漫的人性和絕美的純情,
而理想和激情都源自人的真誠和善良;雖然一切人事終將成影波而不復在。
然而這樣的懷舊是如此簡單樸素,在那被打開的歷史摺扇上,仍然還有風聲如怒。
自省城被分發回鄉下服務的雨波,曾是唯一考出窮鄉僻壤的大學生,
帶著少許不得志心態回鄉,竟沒想到會再與少年時初戀的同學麗雯相遇。
在這段時間,兩人漸漸回溫的感情卻始終保持一份純情的矜持。
一個是還有雄心壯志尚在起步的青年,一個是只得續留當地守著老父的荳蔻,
文革前後立場的轉變,時代的更迭,一場註定沒有結果的愛戀,
卻是歷經人海滄桑後最悠遠的思念。
1980年代的大学生在我心中,仿佛神话般的存在:他们的童年经历了文革的洗礼,见识了这个国家最难以启齿的痛苦。他们是各地最优秀的学子,怀揣着一颗躁动的心进入了大学,在那里产生了最激烈的灵魂碰撞。在那个精神至上的年代,能诗善文才能傲视群雄。多少青年让朦胧的情愫苦苦...
评分昨晚至八点多钟时,有些累了,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感觉一天又荒废过去了。索性荒废到底,读了《1980年代的爱情》。文章不是很长,临睡前就已基本看完了,上午用了一小点时间收个尾。这本书读起来总感觉很别扭,非常别扭之处试举如下: 一、纪实还是虚拟 按代序中所述” 是对...
评分这是一本薄薄的书,字大,留白多。自《乡关何处》开始,野夫的书排版都很难让我满意(刀儿登的书更不厚道),过于松弛,所以我时常跟朋友调侃说,野夫最近一定缺钱花。 也许在书评的开篇这么说,会有些不恭敬,但在我这,野夫已经被我当作一个老朋友了。对朋友,话自然应该明明...
评分我觉得他的乡关何处那几篇散文写得很传神,这部小说,我刚拿到书的时候,以为它会成为中国的《挪威的森林》,但是我转眼一看,尼玛,才173页,还包括了前言和后记,我就知道这肯定是很粗糙的一本书。结果读完,真的大失所望,这自传不像自传,小说不像小说,可以编成剧本...
评分野夫讲了一个很单纯的故事。 高中时期的一对同桌,男生才华横溢踌躇满志,女生冰清玉洁高贵冷艳,互相倾慕,男的直接主动,女孩子却一直默默注视,始终暗藏着心事,直到四年后男生大学毕业到村政府下放半年和女孩子偶遇,故事才有了新的内容。 虽然这个爱情...
故事很平淡很平淡,那个年代的爱情总是太相似,太唏嘘。
评分爱情加上时代的标签就会更值得讴歌吗?那个年代的爱情我体会不出来,可是这种无私的“奉献”,过度的收敛,刻板的对白,像是洗脑环境下的纯洁产物。
评分6月读过的最后一本杂书,今年考试前读的最后一本书。读过了3变。时间太多的爱情都是为了聚合,而这一个确是为了放手。
评分我忘了我看过这本书,于是又买了一本。。。。。。
评分故事情节和语言文字都有点奇怪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