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袖,学者,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维新变法,并参与“戊戌变法”,史称“康梁”。他早年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随后又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革,是伟大的社会活动家。离开政坛以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执教,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司法储才馆馆长等职。他亦是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新民说》是其启蒙思想影响最为深远的代表作。
康雪,男,博士,大学讲师,对现当代文学、西方哲学有所研究, “知行合一”理论的坚定执行者,曾于Materials Letters和Journal of Allovs and Compound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成员之一。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清)光绪二十八(1902年)年至三十二年(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政论文章。1916年部分收入《饮冰室文集》;1936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饮冰室合集》,同年并出版单行本《新民说》。《新民说》的主要期望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二十世纪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
《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我们今天读《新民说》仍会感到心灵的震颤,实在是因为梁任公当年在文中关于中国人未来之人格特性的转变、社会风尚之变迁,具有极其精准和一针见血的预见。这对于现今处在思想大变革前沿、努力寻求着精神层面、文化领域上的出路的我们来说,无异于一盏指路明灯。
本文原载于:狭间直树 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社会科学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2-86页 目录 导言 一、 《新民说》与“中国之新民” 二、 《新民说》中的国家与国家思想 1、国家与国民,国权与民权 2、作为“有机体”的国家 3、作为“理念投影形态”的“新民”的国家...
评分 评分庚子拳乱之后,整个大清王朝在内外交困之下摇摇欲坠,先进的中国人如梁氏启超君,十分困恼于泱泱中华何以落得任人宰割之地位。戊戌之后,梁氏亡命扶桑,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思想,阅读了许多诸如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的书籍,同时逐渐脱离其师康有为之羁绊,超...
先生的思想,我还没有悟透,但似乎很契合当下时局。
评分梁启超太能讲
评分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评分非常值得一读!梁启超先生对中国的一些看法,至今依然不过时!
评分《新民说》是梁启超先生在1902年到1906年写的二十篇论文,其哲理性较强,如在“论进步”中疾呼:“不破坏之建设,未能有建设者也。”该书也被后世学者称呼“人权宣言”,与此该书在文中关于中国人未来之人格特性的转变、社会风尚之变迁,具有极其精准和一针见血的预见,其充满激情,魅力无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