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麦格雷戈 // Neil MacGregor
大英博物馆馆长,伦敦古文物学会成员,英国著名艺术史学者。
1946年出生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在牛津大学研修德文与法文,后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之后在爱丁堡大学修习法律,1972年取得苏格兰律师执照。1973年在英国首屈一指的艺术史学院考陶德艺术学院研修艺术史。
1975年至1981年,在英国雷丁大学教授艺术与建筑史。1981年至1987年,主编英语世界历史最悠久的美术及装饰艺术期刊《伯林顿杂志》。1987年至2002年,主持英国国家美术馆。2002年至今,任大英博物馆馆长。2010年,获英国女王颁赠功绩勋章。
主要作品有《目睹拯救:艺术作品中的基督形象》《大师之作的诞生》《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等。
◎ 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100件藏品 / 讲述人类200万年历史
◎ 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 联手打造
◎ 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 / 历时4年,动员100多名馆员,400余位专家参与
◎ 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
◎ 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人类史上空前绝后的巨献。——《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 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
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馆才能办到的世界史撰写计划”,以广播形式在BBC播出时,创下了1100万人口同时收听的纪录,《纽约时报》盛赞其为“空前绝后的巨献”。
以完美的冷静笔触穿越各个大陆、各种文化与各个时期,本书是以收藏全球文物为宗旨的博物馆在当今世界上何以仍能保有重要地位的明证。本书让人欲罢不能,充满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文明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阅读。——《华尔街日报》
世上其他的博物馆可能想要效仿大英博物馆的这项巨献,但恐怕“没有一个能够与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广度相比拟”。——《纽约时报》
大英博物馆拥有真正的全球视野,既具严谨的智识,又有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艺术基金奖”颁奖委员会
如果是要写一本关于世界历史的书,总免不了某种意义上的宏大叙事,譬如人类的起源、人口的迁徙、国族的争斗等等,一切都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被淘洗出来的结果就是所有政治正确的论述:阶级流动、技术进步和社会变迁;另一种可能就是或八卦或戏谑或悲壮地臧否人物,最后...
评分编纂世界史从来就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事。且不说那些宏观抽象且枯燥的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即使微观领域的,也有建筑史、服饰史等等,而且各大洲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情形又错综复杂。如何将这些连起来可以绕地球无数个圈的观点和数据联缀成一幅疏密有致、,的巨幅画...
评分在写这篇书评之前,我想先坦诚地陈述三点—— 第一,我是个历史盲。读书时,历史学得最差,不仅世界史背得一塌糊涂,中国史从鸦片战争往后就彻底不想学了。鸦片战争之前的,至今仍然记不住中国朝代表,只误打误撞地背下了清朝的十任皇帝是“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这和...
评分书中第二节 奥杜威石器砍砸器 1931年,大英博物馆赞助的一个叫 路易斯.利基发现的石器 被大英博物馆认为是最早的一批手工制品(距今180~200万年)。但是目前学界认为应该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丁·哈利斯教授,与美国和法国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塞俄比亚的东北部,巳发掘出土一部分距(...
评分我总是被“全球通史”“世界简史”这样的名字吓到,觉得要用短短一部书讲完全人类的历史,这该是多大的工程啊!同时,我又有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光读一部书就了解人类的历史,多划算啊!这样的书想必是提纲挈领重点突出的。——虽然我常常鄙视“一生不可不读的十本世界名著...
妈妈呀终于把您看完了!
评分上册最精彩,史前及上古的物件,每一件都承载着全人类的意义,这段过程里,人的意识和创造力从周遭的环境中逐渐浮现,惊心动魄;从中册开始,开始有追求政治上正确的意味,为了照顾“”世界史“的范畴,有些入选物件的意义被拔高了,而反复出现的某类物件都只说明了同一个方面的事情。看完下册,则明显感觉,人类文明是一部个体自身不断退化的历史…
评分一个多月终于涮完了三册!精彩精彩!围绕每个文物又维基百科了很多延伸历史知识。只能说,妈蛋,这套书就是为苦逼的上班族准备的卧室旅行读物,边看世界地图边读,好像环游世界一般。想去的目的地又增加了很多。烧钱啊!努力赚钱吧!
评分大英博物馆有800万件藏品,以每天看100件的速度,我需要无限接近250岁才能看完。。。
评分2016年已读067:#六月打卡书#很好看,用一百件文物讲述两百万年的世界简史,作者摒弃了传统史书的宏大叙事,不浓墨重彩于举世皆知的里程碑事件,不纠结于“成王败寇”的狭隘史观,相反,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却常常承担起为无名之辈发声的角色,那些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种族与人群,在文物呈现出的种种历史与文明断片下一一还原。正如作者所说:“在充足的想象力的帮助下,通过物品讲述的历史比仅靠文字还原的历史更为公正”,这些文物成为我们回望过去的重要注脚,让我们体验他人的存在方式,而当今世界不断被制造出的物品,也将成为后人定义今日的我们的证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