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上编乐辞日诗
第一章《三百篇》与中国诗史的“源头”
一文学史的输入与“诗”史溯源的歧误
二中国诗史溯源的几种“路线图”
三歌、诗二源与中国“诗”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二章乐章古辞:从《诗》到《诗三百》
一传说周公“制礼作乐”与周人首创“革命”理论
二《大武》乐章:《诗》的“原生细胞”的标本
三《诗》文本的结构及其拓展与完形
第三章“二南”探故
一关于“王化之基”与“周、召分治”
二周室经营南土与“南国”地域考略
三《周南》《召南》何以区分及其与“荆楚风乐”之关系
四《周南》《召南》为何列于《国风》之首
第四章论“三监”与《邶》《鄘》《卫》“三国同风”
一关于“三监”性质的纠结一
二关于“三监”人物的纠结
三关于“三监”地域的纠结
四关于邶、鄘、卫分编与分卷的纠结
五以“三监”释《邶》《鄘》《卫》的历史反思
第五章论“二雅”为周诗——再读朱东润《诗大小雅说臆》、孙作云《论二雅》
一从先秦文献引《诗》称谓推考“雅”之本义
二关于“雅”、“夏”、“周”之考释辨析
三二雅”多为西周晚期的诗
四几点初步结论
下编春秋诗学
第六章“礼崩乐坏”下《诗》的乐章意义与辞章意义——春秋诗学概观
一“礼”与春秋诗学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诗、乐分流:《诗》的乐章意义及其衰变
三从乐歌歌词到《诗》的辞章意义的开发应用
第七章闻弦歌而知雅意——春秋燕享赋诗及其文化机制透析
一春秋“赋诗”概念辨析
二春秋燕享赋诗“全景”概览
三春秋燕享赋诗的意义传达机制
四关于“乱用”与“《诗经》的真相”
第八章弦诵有素诗作典用——春秋时期列国公卿引诗证事考论
一春秋时期公卿大夫引《诗》类型及分析
二春秋公卿引《诗》与周代“礼乐文明”
三列国公卿大夫引诗的意义关联原理
第九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左传》叙事人引诗作史评考论
一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得失
二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之是非
三引诗以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合于“礼”与否
四余论:几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第十章介公子以见古人——季札观乐考论
一季札“观乐”感言的三个层面
二季札“观乐”感言的价值讨论
三关于吴公子季札其人其事
第十一章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春秋诗学的一桩公案
一比“瞎子摸象”更吊诡的盲目争执
二《毛诗》内在的冲突
三毛诗与三家诗的冲突
四孔子诗说与传统《诗经》学的冲突
第十二章春秋诗学研究的拓荒之著——评劳孝舆《春秋诗话》
一把“诗话”推到先秦诗学昌盛的源头
二《春秋诗话》所遭遇的困境
三劳孝舆生平事迹考略
四《春秋诗话》的成就与不足之处
附录悉信亦非不信亦非——《诗经》学几个关键的再考察
从“六诗”到“六义”
后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