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1930-2013):
尼日利亚作家,1930年生于尼日利亚,代表作有《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再也不得安宁》《神箭》等。曾获曼布克国际文学奖、英联邦诗歌奖、德国书业和平奖、尼日利亚国家奖等多项大奖,被英美等国大学授予了二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入选“全球百名公共知识分子”。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怀着正直理想的年轻公务员,如何陷入腐败的泥潭?主人公伊博族青年奥比·奥贡喀沃,是《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主人公的孙子,也是他的家乡乌姆奥菲亚的骄傲。他曾留学英国,受过西方教育,回到家乡后在教育部担任要职。尽管在同乡人眼中,他拿高薪,过着精英生活,但实际上,他与他的出生部族渐行渐远,还求学贷款的压力加上应付城市生活开销的需要,使他入不敷出,奥比与“贱民”克拉拉的爱情也增添了他生活矛盾的复杂性。奥比虽正直律己,最终仍经不起诱惑,接受贿赂,毁灭了自己的生活……
几年前看《瓦解》真是觉得欲罢不能,一晚上读完。然而之后却再找不到《动荡》,跑了各大书店,网上搜了繁体字版,依然无获,觉得算是一大遗憾。因为没有找到第二部,也迟迟没看第三部,始终无知地以为是内容被限。出国留学也没有忘记这个遗憾,在书店找到了西文版,由于当时语...
评分 评分几年前看《瓦解》真是觉得欲罢不能,一晚上读完。然而之后却再找不到《动荡》,跑了各大书店,网上搜了繁体字版,依然无获,觉得算是一大遗憾。因为没有找到第二部,也迟迟没看第三部,始终无知地以为是内容被限。出国留学也没有忘记这个遗憾,在书店找到了西文版,由于当时语...
评分虽然这么说很不好,但是大部分,在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不会经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 那些命运突变的故事,99%都在小说或者屏幕里。 以前看豆瓣上的人说,你所以为的命运抉择,其实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微到你甚至都看不见。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会...
评分“他也死了。死了就没有理想,没有骗人的鬼话,只有现实。焦躁的理想主义者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但没有这样的支点。我们所有人都必须站在地球的表面,跟着它一起转。” 结尾太仓促了,但这本儿书比《人民公仆》更能引起我的共鸣。阿契贝描写了一名初入机关职场、饱含理想激情的菜鸟儿,如何被愚昧、狭隘、油腻腻的关系社会一点儿一点儿的吞噬。好多似曾相识的东西——“有人会因为你帮了他忙而要你收下他的‘柯拉’,除非你收下,要不他一直都不会安心。” “休假回家意味着在城里混得好的农村孩子返乡,大家都希望分享他的好运气。” 我想起孔飞力写在《叫魂》里的话:一宗伟大的事业,往往会因为那些为之服务的人们本身的卑下而变得不再伟大;一个伟大的人,往往难以抗衡多数人的卑下
评分比第一本的震撼少了点
评分“尼日利亚三部曲”的第二部,主人公是《瓦解》里奥贡喀沃的孙子,小说内容具有一定的延展性。这本书更加聚焦于当下的非洲,关注转变中的阵痛与出路问题。
评分阿契贝借奥比的嘴说,真正的悲剧在于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永远毫无希望的继续下去。读这本书就是一个见证悲剧的过程。眼睁睁看着一个以一人之力对抗腐朽和传统失败后的年轻人怎样毁了自己的前途。腰封上的话足以总结这个六十年前的尼日利亚:在这里,教育保证不了前途,理想抵抗不了规则。这里有殖民色彩和国家意识碰撞,有现代思想和封建腐朽在胶着,有部落与部落之间明里暗里的较劲。不论是书里对非洲人恨铁不成钢的格林先生,还是被奥比爷爷砍死的白人基督使节,都是带着理想来到这片土地想要帮助和教化还比较原始的人。非洲这片大陆很特别,好多地区直接从原始部落社会到殖民地再到去殖民独立。一直对她非常好奇,在真正踏上这块人类起源的大陆之前,我很高兴我因着好奇读了阿契贝。不知道如今的尼日利亚怎么样了,可否有些许改变?
评分不如瓦解震动人,但也是有一定感染力的,作者的文笔和掌控都还好,读起来比较轻松。至于这种国外读书返乡困境,在非洲这种历史背景的地方,想想就比较可怕,感觉本书的挖掘力度有点不够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