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日常市井中普通的人们,在那特殊一年里,日复一日的懵懂和不宁。王小妮用她从容的文字、含蓄的方式,还原那一年中,北方城乡间各不相同的人心冷暖。触碰了突然事变的降临带给平凡人们的影响,故事简单而蕴藏的情感深远。
他们的故事绝非特殊,而是普通又普遍的。这些普通人,从事各种行当,背负各种历史,在这个人人自危之年的某个临界点,他们的生活发生了身不由己的改变——这改变不是轰轰烈烈的生死抉择,而是灰色地带的沉浮明灭,人性的斑斓底色由此彰显。
王小妮: 1955年生于长春市,曾随父母下放农村和作为知青插队前后7年。1978年春考入吉林大学中文系,后做电影厂编辑。1985年迁居深圳,2005年起在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任教。曾出版诗歌随笔小说多部。作品包括:《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世界何以辽阔》、《安放》、《一直向北》、《上课记》、《上课记2》等。
(因纸媒原因,后续内容之后追加) 王小妮何许人?一诗人。仙气飘飘的神仙姐姐的那种。斯蒂芬•金又是什么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美国畅销书作家。把这俩人扯在一起,真是哪哪儿不搭。 可是还就怪了,我读《1966》,读着读着就想起斯蒂芬•金,为什么呢?气氛!对...
评分首先,我想说说这本书的设计,外包装全黑,把外包装揭开,里面是全红的封面,我对这个设计是由衷的佩服的,就这一黑一红的设计,就诠释了本书的所有旨意。首先映入眼帘的全黑,仿佛是罩在那个特殊年代上的一块遮羞布,是啊,在无边的黑暗里,就是发生了什么,我们也看不见...
评分“关于1966年,您有什么记忆?” “1966年?‘文化大革命’啊。”这是老爸的回答。“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是岳母的回答。 岳母生在1955年,和王小妮同岁;老爸生在1954年,比她们大一岁。 “我是说具体的记忆,您个人的记忆。” “1966年...
评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年份。 《1966年》,作家、诗人王小妮写的发生在1966年的故事书。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运动。 1966年5月,文化大...
评分红皮《毛主席语录》与锅炉里的普希金 ——一个少女眼中的1966 裳裳五月 2014/01/01 【FOR:晶报】 任何关注1966这一年份的中国...
以1966年这一时间横断面为节点,透过普通个体的生活化视角,反映文革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变迁。作者笔法疏淡轻盈,然而这种举重若轻的背后,却是一个个个体、一个个家庭生命中无法承受之恐惧与伤痛。我读到过的关于文革的最好文学作品。
评分吃完饭在客厅看书,看到一半娘叫我看电视。抬头一看,屏幕里的插科打诨简直是光怪陆离的另一个世界。这50年啊。
评分吃完饭在客厅看书,看到一半娘叫我看电视。抬头一看,屏幕里的插科打诨简直是光怪陆离的另一个世界。这50年啊。
评分挺有意思的。完全是被宣传文字吸引,但不太相信能用“大历史”的方法写小人物;看到第七篇之后觉得即便不好看,也绝对不难看。语言和抒情方面矫情但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值得再翻第二遍并发掘一下内部线索~~
评分以1966年这一时间横断面为节点,透过普通个体的生活化视角,反映文革带来的社会动荡与变迁。作者笔法疏淡轻盈,然而这种举重若轻的背后,却是一个个个体、一个个家庭生命中无法承受之恐惧与伤痛。我读到过的关于文革的最好文学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