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者:莎士比亚
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的作品全方位展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场景,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译者:朱生豪
(1912~1944),浙江嘉兴人,诗人、翻译家。1936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为回应某国人因为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的译本而对中国文化落后的嘲笑,把译莎看做“民族英雄的事业”,在译稿两度毁于侵略者的战火,工作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坚持译出了31部莎剧,为译莎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朱译莎剧文辞华赡,充分表现了莎剧的神韵,得到读者和学界的广泛好评。
经朱生豪后人审订的莎士比亚戏剧朱生豪民国原译本。
贪婪好色的没落骑士福斯泰夫,贫困潦倒。为了骗钱,他决定勾搭当地最有钱的两家太太:傅德太太和裴琪太太。他给两人写情书,希望通过和她们谈恋爱而接管两家的钱财。两人收到情书后都很气愤,就商量整整他。傅德太太请桂嫂给福斯泰夫传话,假意请他来家相会。福斯泰夫刚来,裴琪太太就跑来说傅德带着大群人来抓通奸的,结果福斯泰夫仓皇躲在篓子里被人扔到了河里。可是贪婪的欲望驱使着他……
系成熟的“莎士比亚式”浪漫喜剧,也是唯一一部以英国现实为背景反映市民生活的剧本。
它是一部轻松的道德剧,全剧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
复仇,用计策还是用武力? 剧中人物福斯塔夫赶走仆人毕斯托尔和尼姆时,二人说的这句话是整部剧的注脚。但他们是为了捉弄他,而不是要他性命。 这部剧可以说是将“喜剧”二字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全剧情节俏皮有趣,这个特点串起了所有人物。 没想到,看剧本竟看出了“小品”的效...
评分第一次看莎剧便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后来在《朱生豪情书全集》中也就知道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么一出笑剧。我从《朱生豪情书全集》中摘录几段先生自己对《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翻译心得,以飨读者。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第261封信中写道: “一译完《仲夏夜之梦》,赶着便接...
评分第一次看莎剧便是朱生豪先生的译本,后来在《朱生豪情书全集》中也就知道了《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么一出笑剧。我从《朱生豪情书全集》中摘录几段先生自己对《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翻译心得,以飨读者。 朱生豪写给宋清如的第261封信中写道: “一译完《仲夏夜之梦》,赶着便接...
评分 评分感觉自己受专学影响太深了,第一反应竟然是这部戏体现了什么样的社会历史现实……
评分趣味性较强,但是这个翻译…浓厚的乡土化语言风格让人很出戏诶
评分读的第一本莎士比亚的剧作,感觉很不错。
评分莎翁剧中的人物总是跟他本人一样,非常爱自导自演,几乎人人都是"戏精"附体,人手一出精彩的"骗局"。 比如店主更改牧师和医生的会面地点,"破坏"了两个人原本打算上演的决斗戏码; 比如傅德为了探查妻子是否忠贞,化身妻子的另一个追求者同爵士周旋;傅妻和裴妻则在另一边共谋捉弄贪财好色的爵士,夫妻二人一开始对彼此的"戏份"一无所知,真相大白后众人目标一致,共同对付爵士; 比如裴家夫妻二人对于女婿人选各有打算,二人势均力敌,自作主张,却同被女儿及其情人所欺瞒; 这部剧还有比较明显嵌套式结构,例如:居民们为了吓唬爵士,一起在森林中演了一出猎夫和精灵的喜剧,爵士前去赴约,不知身已在戏中,自己就是被那幕后之手操控的木偶;而在这出戏"上演"的过程中,又有一个"抢亲"的故事暗中进行,称得上是"戏中戏中戏"。
评分非常棒!就是最后一句台词都能为莎翁的幽默风趣折服。剧中自然又一波三折的情节,只为了三番捉弄福斯塔夫。而这也是喜剧真正的卓越之处——捉弄人,可莎士比亚捉弄得相当高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