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人。著名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等。短篇小说《是谁在深夜里说话》获1995年《人民文学》奖,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 1996年《小说选刊》奖、1996年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1995—1996年《小说月报》奖、首届鲁迅文学奖。
近年来,毕飞宇创作的小说《青衣》、《玉米》、《平原》均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
冲出人挤人、人轧人、即宽广又逼仄,既宏阔又渺小、既鲜活又肃杀的乡村王家庄,抵达城市和变动不居的城市生活;穿越革命既高涨又衰落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直面多元异质繁衍滋生的“当下”和同样多元异质的当下现实,将聪慧的视野圈定在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于其中捕捉蔓延...
评分首先要说,这是本写得很有情义很中正的书。 它有情义,因为故事强调的,是盲人在不同的世界里,与普通人共通的本质。他们同样要挣钱、要恋爱、要结婚、要做爱,有七情六欲、勾心斗角、菜米油盐酱醋茶一地鸡毛的各种烦恼。这也是故事感人所在,读者在看王大夫与小孔的恋情、沙老...
评分第一次接触毕飞宇的作品是在小说期刊上看到的《玉米》,当时被他大气的语句和细腻的描写所震撼,不知道是怎么样一个男人能把感情写得如此唯美,如此令人向往。在这个充斥着80后,90后美女作家轻快明亮的爱情软语中,看到这样打动心灵的故事真让我激动不已。 开始在当当...
评分毕飞宇:时光与天才相伴而行 采写/ 梁雪波 随着茅盾文学奖的公布,毕飞宇又火了。而他大概是今年最受媒体追捧的中国作家了。在3月份,他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共同入围2010年度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并最终凭小说《玉米》英译本摘得大奖,17日在香港,毕飞宇参加颁奖...
评分长途旅途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在勾画直奔按摩房的情景了。 我的身体大概真地出了问题,每过一段时间就得请人拾掇一下,捏捏捶捶,否则僵硬疼痛,终日不安。 所以我接触了好几个盲人按摩师。有做老板的,有替人打工的,但彼此除了礼貌的寒暄,其它基本是沉默地工作和沉默地享用...
本科的时候还见过毕飞宇一面,虽然当时并没有看过他的书。电影推拿出来之后才开始看这本,对盲人的心理写得相当细致,不知道毕飞宇体验了多久生活才能写出来这种真实感,是本好书,不过不太喜欢毕飞宇的文字风格,感觉有点过。
评分第一次看毕飞宇的小说,非常有辨识度的文字风格,资深文青没错了。看书里总觉得他在凑字,但凑的是少一个字又不行,书里的人感觉不是书里的,就是在身边的人,难以想象,明明是盲人的世界,但你一个健全人就是能感同身受,文字真是太厉害了!
评分才气逼人,一流水准。读完掩卷,书从指缝缓缓滑向桌子,呆滞失神得都忘了叹息。 看完觉得我盲了。眼不盲,心盲。空洞得感受不到时间,比小马也孤独。对自己从未了解过的世界产生了丰富的敬重。 在讲座上见到毕飞宇前他只是个鼎鼎有名的抽象符号,那几个早年的短篇不足以引起多少波澜。而现在他正式成为一连串隐秘准确的心理活动和活蹦乱跳引人心悸头皮发麻的故事,还带来一种精神上的猛烈撞击。想像如果今天第一次见到他,心一定是砰砰跳,绝不会像上次那样坦然又无知。在精神世界里交流已久,再遇到真人就像是会见一个从未谋面的老朋友,近乡情怯。 换在平时总要挑一些小说中的毛病,这一次不想。等冷静下来再说。
评分里头最有意思的一句话“都是瞎子,谁还看不见。”
评分本科的时候还见过毕飞宇一面,虽然当时并没有看过他的书。电影推拿出来之后才开始看这本,对盲人的心理写得相当细致,不知道毕飞宇体验了多久生活才能写出来这种真实感,是本好书,不过不太喜欢毕飞宇的文字风格,感觉有点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