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他的作品包括文学、宗教、哲学、美学、政论等著作,反映了俄国社会的一个时代,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等。
译者:
周扬(1908—1989),湖南益阳人。原名周运宜,字起应,笔名有绮影、谷扬、周苋等。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文艺活动家。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生活与美学》等。
谢素台(1925—2010),河北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起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业余从事外国文学翻译,主要译作有《安娜·卡列宁娜》(合译)等。
《安娜·卡列宁娜》是托尔斯泰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堪称俄国十九世纪现实的教科书,安娜也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最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
我不能从这本书看出很多书评提到的革命目的,比如抨击制度什么的。相反,我觉得他是刻画人性的书籍,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小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如此了解女人,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我反对书评简单将卡列宁说成虚伪的坏人,把沃伦...
评分浮冰下的深河 人的生活就像安排在江面浮冰上的一场筵席,当冰面仍然冻结的时候,每个人都感觉这场筵席是在坚实的地面上进行着,并将永远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只有当冰面澌溶、开裂的时候,人才仿佛忽然发现,原来生活的基础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实安稳,一直以来的平稳...
评分我不能从这本书看出很多书评提到的革命目的,比如抨击制度什么的。相反,我觉得他是刻画人性的书籍,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小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如此了解女人,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我反对书评简单将卡列宁说成虚伪的坏人,把沃伦...
评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评分《安娜·卡列宁娜》的第一句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可是,这句话背后至少有两个问题:幸福如何而来?不幸又是如何而来?当我读完托尔斯泰写就的这部巨著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1. 列文和安娜两条主线 《安娜》一书有两条主线:安娜...
伟大的俄国文学!距第一次读完全书已经十年了,最关注的不再是安娜和弗龙斯基的爱情,而是当时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一切都在革新未新的时代,宗教或者无神论、贵族和资本家,一切都还不那么明确,贵族没有解体,工业还不发达,平民生活还没有繁荣,女性还不能出门工作,夫妻不能离婚,没有避孕技术,真正的医学还未来临。安娜、卡列宁、列文、多莉等人的矛盾与挣扎,是19世纪的社会的挣扎。那什么又是21世纪的挣扎?得到与不满足的挣扎?不平衡的挣扎?向外膨胀与内在安宁的挣扎?追求他人认可或自我认同的挣扎?
评分列夫托尔斯泰到底经历了什么,他描写的人物内心深刻到仿佛附体到每个人物身上去了,并使他们活了起来,太可怕了,像窥视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一般,笔触细腻准确。安娜是多么有魅力的人啊,糟糕的爱情给予了她魅力,却又毁掉了她。
评分上册 | 漫长的冬季的尾巴,配合两部同样鸿篇巨著的小说和非小说,真是难挨
评分19世纪下半叶俄国贵族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画卷。安娜的悲剧在于她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与虚伪的贵族生活的冲突。列文更像这本书的主角,他身上的矛盾,对农民、宗教和生死问题的思考,寄托了托尔斯泰的个人理念。
评分上册 | 漫长的冬季的尾巴,配合两部同样鸿篇巨著的小说和非小说,真是难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