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登·温纳 Langdon Winner,1944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San LuisObispo.1973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他曾经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从1985年至今一直担任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的 讲座教授(Thomas Phelan Chair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他的主要著作还有The Whale and the Reactor, Technology and Democracy。
温纳在本书中探讨了技术在现代社会兴起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技术不仅仅参与造就了现代社会的形态,同时也内在地塑造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温纳吸取了马克思、芒福德、艾吕 尔、马尔库塞、阿伦特等思想家关于技术与工业的社会理论,揭示了现代技术系统如此巨大和复杂,与政治和人性紧密交织在一起,我们不仅利用技术实现我们的想象和欲求,同时技术也塑造和限定着我们会产生何种想象和欲求。
首先,本书写于1977年。40年间,社会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本书内容虽不失其价值,但读者和作者的立足点毕竟不同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危险! 关于技术的自主性,或曰技术的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至少对我而言)。书的前半部分,详尽地罗列和分析了技术...
评分首先,本书写于1977年。40年间,社会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本书内容虽不失其价值,但读者和作者的立足点毕竟不同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危险! 关于技术的自主性,或曰技术的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至少对我而言)。书的前半部分,详尽地罗列和分析了技术...
评分首先,本书写于1977年。40年间,社会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本书内容虽不失其价值,但读者和作者的立足点毕竟不同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危险! 关于技术的自主性,或曰技术的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至少对我而言)。书的前半部分,详尽地罗列和分析了技术...
评分首先,本书写于1977年。40年间,社会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本书内容虽不失其价值,但读者和作者的立足点毕竟不同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危险! 关于技术的自主性,或曰技术的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至少对我而言)。书的前半部分,详尽地罗列和分析了技术...
评分首先,本书写于1977年。40年间,社会和技术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本书内容虽不失其价值,但读者和作者的立足点毕竟不同了。技术在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更加危险! 关于技术的自主性,或曰技术的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至少对我而言)。书的前半部分,详尽地罗列和分析了技术...
不谈资本孤立地谈技术自主性或是大型技术系统根本是忽视排泄物的有机物幻想,或者是不能直视资本律令的资本主义把矛盾转移到神秘的技术整体。 作者引用的大多数人的观点真是难以置信的肤浅,只能当做一种症状来阅读…作者本人的想法也不能说有什么启发性
评分作者绝对处女座!
评分啊啊啊啊,超感動,這本書竟然有中譯!
评分啊啊啊啊,超感動,這本書竟然有中譯!
评分完整系统地阐述了具有政治意涵的技术系统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困境,也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对于技术的社会影响的疑难困惑。哲学功底不够深厚,有机会再读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