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米·肖洛霍夫(1905—1984) 苏联俄罗斯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顿河地区哥萨克人民的生活。在苏联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
译者:
金人(1901—1971) 原名张君悌,河北南宫人。三十年代执教于上海,深受鲁迅熏陶,开始文学创作。1934年起从事文学翻译,在鲁迅主编的《译文》上发表译作。译著有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高尔基的《克里姆·萨姆金》、潘菲洛夫的《磨刀石农庄》、柯切托夫的《茹尔宾一家》等。
《静静的顿河》(1928—1940)是一部杰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2年苏联国内战争为背景,描写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这十年间的动荡生活,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风土人情、社会变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主人公葛利高里因其坎坷、复杂的经历,成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十分耀眼的一位。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22845/ 肖式语言的乡土气息,金人的细致翻译,李野墨的传神呈现,可谓“三绝”,非常推荐。
评分———题《静静的顿河》 葛里高利,一个刚成人不久的哥萨克, 生居在养育了他们民族的顿河边, 骨子里却流着遥远国度土耳其的血脉, 像祖先一样,桀骜不驯,凶猛好斗, 等待着战争来临好把荣耀争取。 对邻居司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妮亚, 像一头顽强的小公牛,鲁莽的...
评分悲壮前行的党徒 ―――《静静的顿河》中的“革命者” 前苏联著名小说《静静的顿河》问世80年来,围绕其主题和人物无论在其本国还是在世界读者中,都曾产生了很多的争议和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经受时间考验,就在于能够引导不同年代、不同层次、不同...
评分记得里面有一章节描写得特别优美: 刺猬马上把脑袋缩了进去,四条小腿也缩了进去,成了个刺球,一动不动地在那儿待了一会儿,然后又慢慢地舒展开身子,用小腿踏着冰凉的土地,像个会滑的灰团一样滚去,在向日葵的枯茎间乱撞,压倒干枯的牵牛花。于是静夜更加深沉。 依然是童话...
评分据说该书能在斯大林治下发表,是因为那一带在内战时期是由托洛茨基主管的,于是乎因该书披露了“叛徒,工贼”的不耻行为而得以发行。 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中英国国王在战前对他的士兵慷慨激昂,“今天和我一起流血的都是我的兄弟”,鼓舞了士气,战争也成为了一项高...
肺炎这段时间看完的,真的很长…简单来说,主线讲的就是顿河哥萨克男主格里高利大约于1916-20年间,在革命(苏维埃红军)与反革命(顿河暴动军、白军)之间反复横跳至少三次的故事…从未被任何一方势力所信任,常常疲于奔命,家人不是被迫害、死于战乱,就是自杀,或悲痛而亡。书里的女性基本上就是附庸物和工具人,是个很被动的存在。男主对女主的爱情也不见得多打动人,也是在抛弃和找回之间反复横跳…
评分一声长叹
评分花了大半年读完,荡气回肠,我果然还是喜欢大河小说,下一本要读战争与和平!
评分如果肖霍洛夫有超话的话我把我的积分都给他打榜!
评分五星下,勉强给个五星。 俄罗斯人吗,心灵的细腻和心思的粗犷,阶级的分明又有人格的平等,真的是很矛盾的民族。 那一篇用日记体写出来在后面又点出不过是已死路人,有点惊艳,还有第二部最后那一段杀死红军俘虏,也是挺震撼的。 比战乱和疫病更恐怖的,是被逆流的命运裹挟。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和平年代。 可以理解为何会被质疑不是本人了,这样的长篇巨著,又是以白军视角,21岁,太不可思议了。 不过,在前面关于格里高利与马哲与共产主义的描写,感觉有点因为政治而别扭了一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