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立(Odd Arne Westad),原籍挪威,现任英国伦敦经济学院(LES)国际关系史教授,冷战研究中心主任、《冷战史》(Cold war History)主编以及多卷本《剑桥国际冷战史》(Cambridge Cold War History)主编之一。他于1989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挪威诺贝尔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他是近年来在国际学术界冷战史研究中涌现出的最负盛名的中青年学者之一。 在国际冷战史学界,文安立原以研究中国与冷战的学术成就而著称。移席伦敦经济学院后,他开始将研究的视角扩展到了整个第三世界与冷战的研究方面,开设了大量的相关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牛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2004—2005 年度哈佛燕京学者, 2011—2012 年度富布莱特访问研究学者。
冷战史的全球化叙事
2006年荣获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
发生于21世纪的冷战如何为当前世界的种种冲突——包括反恐战争——奠定了基础?如何塑造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美国、前苏联的第三世界政策如何激起了后者的牴触、最终将苏联拖垮并对美国造成了持续至今的压力?在研究干涉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反抗干涉的革命运动的演进过程当中,本书在衔接历史和当下这个方面比任何其他冷战相关著作都做得更好。
《全球冷战》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作者驾驭多边档案史料的功底。作者不但使用了公开出版的史料集、回忆录、博士论文,而且触及了大量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多边档案,这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史料梳理技艺。作者为我们详细地描述了美苏两国干涉第三世界国家的全景史画,并着重展现了二者彼此相异的意识形态诉求和策略手段。而且,他将笔触一直延伸至21世纪初的当代世界,将冷战干涉史的影响与当代国际热点问题紧密、妥当地联结,显现出其炽热的现实关怀热情。
这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国际史”书籍……同类书籍很少像本书一样在时间和地域上涉猎广泛,并充分汲取相关的社会学和社会人类学的知识。整体看来,还没有哪个历史学者像文安立一样广泛且深入地考察了冷战世界的方方面面之间的关联……这是一本独创性的作品,必将对冷战研究产生长久的影响。
——《历史论评》(Reviews in History)
一、冷战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 冷战,首先是美苏两大集团之间“国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地点主要在欧洲。所以,即使想在冷战研究的领域另辟蹊径,也难以脱离美苏之争的语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冷战的学术著作大抵如此,但颇令人感到不足的是,多数著作尽管极尽客观,但...
评分 评分美国的干涉起源于其建国的经验:赶走当地土著,强制植入意识形态。于是种族歧视的存在,也为美国以后认为欧洲、亚洲和非洲人民的落后打下了基础。同时美国强调洛克的个人财产代表个人权利的观点,以及居于美国意 识形态中心的反集体主义。这也是美国出产的替代欧洲殖民主义的...
和美国一样,苏维埃国家政权也是建立在人类进步的理念和规划——而非身份认同和民族概念——的基础之上的。……作为国家,它们看待世界的方法都是普世主义的。37美苏发展出的两条继承欧洲现代性的道路,防止旧大陆的纳粹、军国主义,开发新大陆的国家意识,以及想要把在广阔国土上的实践在全球布局上进行发挥的努力。重点读了1235章。在“高级现代主义”的指引下,殖民地精英对两大国的理念与道路进行自我化的解读;而认同本位主义又在不断反抗。实力、增长、思想、现代性,改造市场并改造心灵。
评分国际冷战史研究的代表作,一本出色的教科书。当然,我觉得在一些地方,史料和分析应该更丰富一些,所以期待新版。
评分后浪大学堂037《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冷战史的全球化叙事,2006年荣获美国史学界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
评分梳理了一遍冷战下的第三世界,但很多事件交代并不完整,如果对这段历史没有一定的了解,阅读起来会非常吃力。
评分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文安立关注到了冷战格局下除美苏之外的广阔的中间地带,描绘了美国与苏联在这些地区的争斗以及政策变化,同时关注到了这些地区在冷战中的角色和冷战格局瓦解后的发展。这也是此书最大的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