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画报出版社
作者:哈雷特·阿班 (Hallett Abend)
出品人:
页数:350
译者:杨植峰
出版时间:2014-8-1
价格:CNY 3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461026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回忆录
  • 民国
  • 新闻
  •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真实民国
  • 民国史
  • 文学
  • 哈雷特·阿班
  • 美国记者
  • 民国历史
  • 真实记录
  • 新闻纪实
  • 中国近代史
  • 人物访谈
  • 历史回忆录
  • 西方视角
  • 社会观察
  • 口述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晚年孙中山曾经导演“打倒列强除军阀”罗生门?胡适如何从国民党的阶下囚变为蒋介石的坐上宾?南京大屠杀的真正罪魁战后如何得以全身而退并怡然寿终?“二战”期间美日开战再难避免的首要事件是什么?……

就任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期间(1927—1940年),哈雷特·阿班采写了大量有关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的内政、外交事件及人物的报道,彻底扭转以往西方新闻媒体对中国乃至远东局势兴趣寥寥的局面。

作者简介

哈雷特•阿班(Hallett Abend,1884—1955),美国《纽约时报》驻华记者,从1926年至1940年他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居住,期间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高层及英、美、日、苏等国在华军政人员交往密切,写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除本书之外,其作品还有《苦难中国》(Tortured China)、《华尔传》(The God from the West)、《一半人为奴,一半人自由:这割裂的世界》(Half Slave,Half Free:This Divided World)等。

目录信息

译者序
卷一 中国苏醒了
1. 只身来到动荡的中国
2. 帝国主义的前哨
3. 孙中山晚年的秘密
4. 从上海至北京
5. 《英文导报》的丑闻
6. 投入《纽约时报》怀抱
7. 京津备战插曲
8. 济南惨案独家报道
9. 混乱的国民政府
10. 遭国民政府驱逐
11. 宋子文出面和解
12. 营救胡适
卷二 日本发动战争
1. 九·一八事变前的徒劳警示
2. 征服满洲只是第一步
3. 日本人的高薪诱惑
4. 现场采访一·二八事变
5. 日本蚕食华北
6. 被公开叫卖的秘密协议
7. 1936年夏天的中国时局
8. 独家新闻:西安事变
9. 与莫斯科的双重关系
10. 蒋介石听从意见了
11. 南京路的死亡与恐怖
12. 日本恶魔第一人
13. 日本在上海的暴行
14. 引狼入室
卷三 世界进入战争
1. 日方要员登门警告
2. 和平的一线希望
3. 日本高官的试探性接触
4. 住所突遭日本兵搜查
5. 全球率先报道日德谈判
6. 横遭日本便衣毒手
7. 日本宪兵队偷袭的内幕
8. 美国的幻灭与沮丧
9. 中国人的中国
10. 战后并非太平盛世
结语 一个驻外记者的感触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采访秘笈?Who cares?我感兴趣的仍然是当时中国的面目。阿班的日子过得太好了,交往的级别太高了,他的中国不是我的祖辈的中国。 就好比中国人之于非洲,谁在乎当地人的苦难?华人在那活得富足而有尊严,当地人的战争只是蚁民的战争,日常生活的背景,却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任...  

评分

从作者凌驾于民国众生之上的美帝思维中感受到了国家的混乱与积弱、列强的软弱与自以为是、小日本的军国主义派系争斗。腐朽的世界确实需要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人民的百年耻辱确实会使历史抛弃善使手腕却派系混乱的民国而选择极端的红色。突然想起作者也曾写过另一本书叫苦难中...  

评分

本书最吸引人的介绍就是上面这段话,以为可以在本书中了解到关于民国历史,民国人物的更多细节和不同视角带来的感受。实际上,读完本书可以用失望两个字来形容。 不知道是作者的语言结构不适应还是译者的水平所限,本书读起来并不是很流畅,甚至有些让人不明就里,对于外国翻译...  

评分

评分

同时期读了一本《日本帝国的衰亡》,2本书时间重叠部分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记者和外交)和国家(中国和日本)重新经历了抗战前前后后的重要事件。 以往上学学的历史基本交代不清,而且对于当时主要的执政党国民党的描述也不太公平。 这本书从一个美国记者的视角(基本属于上...

用户评价

评分

和民国采访战 (豆瓣)http://book.douban.com/subject/3134309/除了标题不一样,里边内容完全一样。

评分

看看这手段在现在政治环境下是不是也很熟悉: “日本蚕食华北时,总是同一种借口。先是在某地发现中国民众有'不满迹象',继而就会出现'自发的变革需求'。带着日本人的眼镜看去,满洲国的边境安全,或日本大型商业利益便因此而危机重重。于是,施加压力,增派军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另外,好奇书中关于我赤军的内容和评论是否都被删了,基本不提,非常诡异。

评分

面对中日情报的立场真的是蛮难抉择的 借37年炸32年的楼说出了资本的无国界说出了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恐惧 最后预测认为苏联不会替盟国击溃日本 半对半不对吧

评分

其实本名《我的中国岁月》更好。书一般,刚出时可能有吸引力,可现在书中所写已都是人人皆知的事了。

评分

有点自我标榜的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