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沉思》是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在美学领域的经典代表之作,被誉为“台湾版《美的历程》”,自1986年在台湾第一版发行以来,至今经过几度再版印刷。此次,应读者迫切需求,大陆引进全新修订彩色珍藏版,增录图片、年表、索引,为读者提供更赏心的视觉体验,更悦目的美的探索!
玉石、陶器、青铜、竹简、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蒋勋在这些被“美”层层包裹着的艺术作品中,开始逐渐思考起它们形式的意义。经过一次一次时间的回流,将历史的渣滓去尽,蒋勋看到了它们透露出的真正的时空价值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后,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现任《联合文学》社社长。
蒋勋先生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注两岸美学教育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代表作:《蒋勋说<红楼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汉字书法之美》《美的曙光》《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美,看不见的竞争力》《蒋勋说中国文学之美》《吴哥之美》等书。
一本简约的中国古代艺术思想论。论述绘画着墨最多,雕塑、陶艺、青铜、建筑、书法略有论及。各时代的文化特征、思想流变、艺术要素、心灵意蕴把握得很准,浅显而脉络清晰,读后令人颇有感悟。失之零散、简约、率性,得之行文隽美,用词精到,透出灵动之气,如读一篇篇艺术散文...
评分最近连续看了三本与中国美学有关的书,除了这本《美的沉思》外,另外两本分别是同是蒋勋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三本书都介绍到中国从远古到现代不同时期的人的审美观念和那个时代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或是青铜器,或是画像石,或是佛教塑像和壁画,...
评分文/友竹 在这本书里,蒋勋先生带我们细数了美的发展历程——从百万年前的初民之美至明清时期市民绘画的迂回之路。但是如果你以为蒋先生这本美术史就是一般通史结构的线性美术历史知识罗列,就太片面啦。相反,这本书以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以历史和哲学的理论视野贯穿起了我们...
评分在中国近一百年混乱而彷徨的历史处境里,要留下心来,思考有关那古老中国曾信守过的,坚持过的生命理想、美的规则,有时连自己也要不禁怀疑。 然而,那些玉石、陶瓷、青铜、竹筒、帛画、石雕、敦煌壁画、山水画……犹历历在目,它们何尝不是通过了烽火战乱的年代,从那最暗郁的...
插图印制都很好,干货还是有的,算作是多视角反观细碎的艺术史,诚然缺点不少,主观思想也太浓重,倒是着了自己的道。话说蒋勋这几年越发有着余秋雨的趋势了,有一种掉书袋的小家子气
评分没有比较没有伤害。同时在看蒋勋与朱光潜的美学方面的书籍,个人感觉蒋勋在美学启蒙和中国艺术知识的入门普及上更甚一筹,他的字里行间是谦虚,本身就是一种美;相比之下朱光潜虽然说着慢慢走啊去欣赏美啊,可是文字里充满了看不惯与批判,对美的定义带了太多感情色彩。
评分博物馆参观入门手册
评分另一种中国美术史。
评分越来越多的批评蒋勋的不严谨,我到觉得这无伤大雅,毕竟他这种能从细微处看到一种韵致,完全恣意抒发的人,有不严谨的地方可以理解。当然如果历史系毕业的蒋勋能在说到历史的时候把话说完整,(很多时候这个不完整并不代表他不具备此类知识,而是他的表达习惯就是掠过那些不相干的枝节)可能会少很多人的诟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