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不犯罪

动物为什么不犯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鑫珊 (1938~)江西南昌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出生地

江西

出生日期

1938

1 信息简介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曾先后在中国农科院、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从事研究工作,教授。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庐山艺术协会主席。赵鑫珊随笔

赵鑫珊随笔

2 作品简介

著有《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天才和疯子》、《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人类文明之旅》、《我是北大留级生》、《莱茵河的涛声》、《赵鑫珊散文精选》、《我心目中的十字架》、《建筑是首哲理诗》、《大自然神庙》、《哲学与当代世界》、《赵鑫珊文集》、《艺术之魂》等64部作品。

3 纪事年表

1938年4月2日出生在江西南昌。

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文学语言系。

1961年至197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土地、粮食、人口研究。

1978年至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1983年至今,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所从事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

出版书籍:出过四十六本书,包括《科学艺术哲学断想》、《哲学与当代世界》、《哲学与人类文化》、《人类文明的功过》、《人类文明之旅》、《贝多芬之魂》、《莫扎特之魂》、《普朗克之魂》、《建筑是首哲理诗》、《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建筑面前人人平等》、《希特勒与艺术》、《人脑、人欲、都市》、《莱茵河的涛声》、《三重的爱》、《病态的世界》、《不安》、《是逃跑还是战斗?》、《天才与疯子》、《赵鑫珊散文精选》、《赵鑫珊文集》(三卷)、《人-屋-世界: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等。

4 个人评价

在南京书城的时候,看见了赵鑫珊三年前写的一本关于建筑的书——《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三年前的我只是一个初涉建筑学的小P孩,他的书就是我的指南针,指引我通向建筑艺术殿堂的道路。不过回想起那时候看这本书的情形,感觉自己还是对建筑理解不深,感受到的是一种对建筑这门学科的好奇和感叹,同时也深深体会到我的建筑之路还很长很长。于是回上海后,想再把这本书借来看看,去感受一些当时感受不到的东西。

不过当我找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赵鑫珊在去年又写了一本关于建筑的书——《人-屋-世界:建筑哲学和建筑美学》,出于一种喜新厌旧的心理,先把这本书带回家读。在书中,作者将建筑世界哲学化,美学化,人性化,在他看来,人生最幸福的状态是身心两安,好的、诗意化的建筑场便提升了人的精神,收容、安顿了人的灵魂,是人的至爱亲朋和生死眷恋的对象。从独特的视角判屋之美,析屋之理,用文学的笔触,揭示隐藏在建筑深层构造里的哲学与美学原理。

除了哲学和美学,作者还从其他学科来对比建筑,让我觉得建筑学是一门很广泛的学科,其探究意义已经超过建筑学的本身。建筑是数学,因为我们的生存空间是欧几里得几何空间,建筑的形体美来源于数学的优美曲线;建筑是物理,因为建筑是居住的四维空间,她永远以一个建筑场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建筑是音乐,因为建筑体现了音乐的旋律,如同李斯特的《爱之梦》那般轻柔,“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并非虚谈;建筑也是文学,不论是唐诗宋词,还是新约圣经,都可以找到建筑的影子。

在这本书里,作者的视角是敏锐的,摘录一个例子,让大家一起领略一下建筑的魅力:“建筑师和古生物学家有共同话题吗?答案是有的,如果古生物学研究生某男和建筑学研究生某女谈恋爱,最后结为恩爱夫妻,请不要奇怪,因为他们是门当户对,志同道合。为什么呢?因为是结构力学把他们联系到一块,因为恐龙和建筑的构造有他们的统一性,都遵循着结构力学原理。如果说,上帝设计了恐龙,建筑师设计了建筑,那么,建筑师的最高称谓是:仅次于上帝的人!”

书中还有一段说了上帝和建筑师的关系。仁慈的上帝造了人之后,前后说了两段话:“就让建筑师出世吧,为的是让人有屋住,有个栖身的空间,免遭风雪的袭击。”过了许多年再说:“为了不让人过得单调、枯燥和寂寞,再让建筑师去建造剧院、博物馆、体育场馆和纪念性建筑吧!”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作者:赵鑫珊
出品人:
页数:288
译者:
出版时间:2013-12
价格:42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64074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赵鑫珊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在赵鑫珊擅长的论述主题方面,就犯罪心理学所做的专项论述。全书图文并茂,详细、形象地剖析了人与动物在犯罪心理层面上的根本区别,从而论述人性的本质,解读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存问题或困惑。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还在纳闷,为什么我的读书速度快了那么多。不过是不需要思考的一本书罢了。

评分

干货不多,仅止于科普层面。而且注意:YY的东西很多。

评分

还是比较单薄 对犯罪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了

评分

一个有趣的论题,通过犯罪学探究人性

评分

哲学人看问题流于道德,未切法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