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日本首席法醫上野正彥銷售65萬冊的暢銷作品,作者將60年法醫生涯濃縮成43個真實故事,用質樸卻不失風趣的文字,為我們呈現齣一幕幕與死亡相關的悲喜劇,深深打動瞭無數人:被殘忍殺害的小孩子眼中最後的景象,被子下被凍死的老人臨終前的孤獨,用身體做盾牌保護愛子的偉大母愛。這就是擁有2萬次醫檢經驗的原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長眼中生命的尊嚴,請讓作者為你講述這些生與死的故事。
有人这样死, 有人那样活,有些人生我们从来都不懂,比如法医的人生。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这样一本娓娓道来的讲故事式的书,来了解法医所做的。 不恐怖,不高深,让我看到以前从没想过要了解的领域。值得一读。
評分刚开始翻看这本书,并没有多大兴趣阅读,因为是日本作家,与中国国情不符。加上里面写的都是死者的故事,一向拒绝看这样沉重的书。 在读不知死,焉知生的过程中,往事浮现,有生以来最悲恸的一天,爸爸的离开,那时的情景又一次地被忆起。“脑死亡”这个词,这么多年来从未在...
評分刚开始翻看这本书,并没有多大兴趣阅读,因为是日本作家,与中国国情不符。加上里面写的都是死者的故事,一向拒绝看这样沉重的书。 在读不知死,焉知生的过程中,往事浮现,有生以来最悲恸的一天,爸爸的离开,那时的情景又一次地被忆起。“脑死亡”这个词,这么多年来从未在...
評分看的第一本关于法医的书,法医是实践性的,法学院学习的法学基本上都是偏理论的,本以为不会对这本书多感兴趣,没想到却不到三个小时就读完了。简单说来,这本书是“一气呵成”读完的,是本十分有趣且平实的书。 作者上野正彦从事法医工作六十余年,被称为日本法医之神,这可说...
季風蹭讀的書。對於60年法醫生涯的作者,我期望讀到更多反映專業知識的文字,而非各種人生感悟,不是要治愈係,而是要精準的資料素材。可惜這本書令我失望。在眾多故事中,隻看中三篇:《來自殺人犯的電話》(可做【素材】)、《酒精依賴癥》(補盲)、《心真麻痹》(關於耳內的顳骨椎體內齣血導緻遊泳者在水中失去平衡溺死的研究——這就是我需要的專業錶現!)
评分隨筆結集齣版,文章寫於1985-1989年期間,案例放在被CSI熏陶過的人來看,比較陳舊無新意。不過作者的立意卻是曆久而彌新的,對於死者人權的尊重,體現於法醫製度的完善覆蓋,體現於從醫者的細心謹慎、敬業堅持。
评分好看,滿足我的各種好奇心,芭蕾班上有個fd在讀女法醫妹紙,有天她轉瞭個貼,今年畢業的法醫隻有兩個人,我的天,兩個人的畢業照。。。太棒瞭。。。
评分原名《屍體在講述》,是解剖過2萬具屍體的原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長、老法醫在退休後的作品,初版於1989年,今天看來依然很精彩。法醫解剖,是生命終結後對死者緻命原因的科學解讀,而死亡是緻命疾病和殺害程度的最終效果,找到緻命的原因不僅僅是破案的犀利證據,也是對生命如何珍惜如何保養的最好提示。書中大量的例證,豐富離奇的故事,其背後都是對人的關注。作者境界很高,超越瞭生死,通過這些故事的演繹和解讀,傾注著關愛世人的情懷。作者關愛孤寡老人,在被邊緣化後老人的健康快速流失導緻各種疾病奪命,作者研究發現不飲酒的人老後心髒肥大冠心病多發,而酗酒者由於血管含水導緻供氧不足有害健康,確實晚間稍喝些酒於健康有益;對於很多稀奇古怪的案件的屍解為提供真相做齣貢獻,如流浪漢臉部和下部的撕咬是人為還是貓為?殉情者腐爛不同為何
评分隨筆結集齣版,文章寫於1985-1989年期間,案例放在被CSI熏陶過的人來看,比較陳舊無新意。不過作者的立意卻是曆久而彌新的,對於死者人權的尊重,體現於法醫製度的完善覆蓋,體現於從醫者的細心謹慎、敬業堅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