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生態理論的提齣及當下中國生態批評研究現狀
一 論題的提齣及研究目的
二 論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三 主要觀點及創新之處
第一章 生態批評的理論範疇與內涵界定
第一節 生態批評與生態文學
一 生態批評的內涵
二 生態文學的界定
三 生態批評與生態文學的關係
第二節 生態批評對文學創作觀念的影響
一 自然描寫:從“附庸”、“點綴”到無法迴避的“生存境遇”
二 藝術原則:從“典型化”到“生態性”
三 文學內涵:從“文學是入學”到“文學是生命學”
四 審美風格:從“欠然狀態”到“詩意澄明”
第三節 20世紀中國文學生態批評的精神資源
一 中國古代的生態智慧
二 中華民族的宗教文化
三 西方生態倫理思想
四 西方生態文學創作
第四節 生態批評視域中20世紀中國文學宏觀考察
一 “五四”文學中的“生態潛流”
二 30年代文學中的“自然關愛”
三 40年代文學的“生命哲學”追求
四 十七年及“文革”文學中的“異化自然”
五 新時期文學“自然之維”的“潛在”恢復
六 20世紀90年代以來生態文學的“自覺”
第二章 五四文學:曆史功利性主潮下潛隱的生態智慧
第一節 泛神論:領悟自然的和諧統一
一 郭沫若:泛神論與《女神》的自然之魅
二 宗白華:小詩與自然天地的深切體悟
三 冰心、王統照:自然萬物融會的愛與美
第二節 浪漫主義詩學:自然崇拜傾嚮中的生態智慧
一 鬱達夫:記遊天下的自然之愛
二 徐誌摩:康橋情結的自然迷戀
第三節 禪佛倫理美學:眾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普世倫理
一 許地山的萬物悲憫情懷
二 豐子愷的關愛眾生
三 廢名的生命整體意識
第三章 30年代文學:科學主義大潮下潛伏的生態人文主義流脈
第一節 “科玄論戰”中柏格森哲學的生命衝動
一 “科玄論戰”的背景:唯科學主義的産生
二 柏格森創造進化論的生命關懷
第二節 《昆蟲記》的譯介與生物小品創作潮流的興起
一 周氏兄弟對法布爾《昆蟲記》的譯介與關注
二 周建人的“大自然”之歌
三 賈祖璋的生物小品創作
四 生物小品:生命之美的敬畏與關愛
第三節 京海論爭:城鄉製約下的倫理、美學衝突
一 1933:“京海論爭”與“大地倫理”
二 都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關係的變異
三 “京海論爭”中的人性生態
第四節 瀋從文與“邊地生態學”的建構
一 人與自然的融閤共生境界
二 人與自我的超功利性和非社會化傾嚮
三 人與人的和諧親近情感
四 自然生態與人性生態共存的烏托邦
第五節 林語堂:“田園式”都市文化理想
一 田園:鄉村與都市的融匯
二 現代工商業與人性異化
三 和諧:人類健康和快樂的根本
第四章 40年代文學:戰爭背景中文學的生命存在追尋
第一節 裏爾剋及存在主義詩學的影響
一 創作: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
二 存在主義詩學:自然萬物的詩意源泉
第二節 馮至:自然映照下的存在之思
一 個體生命的形而上思考
二 萬物平等與生態整體性的詩意錶達
第三節 九葉詩派:生命意識的哲理反思
一 穆旦:“土地——根”的哲理反思
二 鄭敏:自然觀照的生命反思
第四節 孫犁的白洋澱人性凝望
一 人與自然和諧的審美境界
二 人性美與自然美的完美融閤
第五章 十七年及“文革”時期的文學:政治異化下被徵服與改造的自然
第一節 五六十年代散文勃興中的山水自然
一 冰心、豐子愷:關乎“世道人心”的自然
二 楊朔、劉白羽:政治“比德”的自然風物
第二節 政治抒情中自然意識的隱現
一 碧野、菡子:散文自然景物傳統的恢復
二 秦牧、孫犁:人與自然和諧的渴求
第三節 右派詩人牛漢的潛在寫作
一 《鷹的誕生》、《麂子》:對自然內在價值的認識與尊重
二 《華南虎》、《悼念一棵楓樹》:自然生命受損的創傷性體驗
三 《半棵樹》、《巨大的根塊》:自然生命強力的傾情禮贊
第六章 新時期至80年代末的文學:自然的“發現”與生態意識的凸顯
第一節 曆史反思:知青文學——自然的“返魅”與生態意識的萌動
一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大林莽》:在徵服自然與感悟生態之間猶疑
二 《樹王》、《沙暴》:政治權力對民間樸素生態意識的損毀
三 《綠葉之歌》:“森林詩人”傅仇的生態懺悔
第二節 現實批判:報告文學、尋根文學——從自然生態危機到人性生態失衡
一 《北京失去平衡》、《伐木者,醒來!》等報告文學:對自然生態危機的全麵凸顯
二 《最後一個漁佬兒》等尋根小說:傳統文化的自然遺風與現代性批判
三 《野人》、《蛤蜊灘》、《那人站在河岸》等戲劇、小說、詩歌:人性異化視野中的人與自然
第三節 理想追尋:日趨明朗的生態意識及對生態理想的追尋
一 賈平凹《商州係列》:敬畏自然的日常生活理想
二 莫言《紅高粱傢族》:自然生態與原始生命強力交相輝映的憧憬
三 海子《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關注自然生命的詩意境界
第四節 民族共生:少數民族文學中的生態圖景
一 烏熱爾圖(鄂溫剋;東北:薩滿教)《老人和鹿》、《七岔犄角的公鹿》:人與自然的“生態啓示錄”
二 張承誌(迴族;西北:伊斯蘭教)《北方的河》、《頂峰》:自然同化境界與生命理想的高峰體驗
三 郭雪波(濛古族;北方:濛古孛教文化)《沙狐》:自然衰敗與人性迷失的深入反思
第五節 邊地風情:邊疆文學孕育的生態意識
一 周濤《鞏乃斯的馬》:新疆自然萬物中的生態意識
二 馬麗華《藏北遊曆》:西藏的生態意識體驗
三 於堅《避雨之樹》:雲南邊地對生命的欣賞、感恩與敬畏
第七章 90年代以來的文學:以生態為旨歸的現代文明批判與反思
第一節 生態係列報告文學:生存睏惑中對生態世界觀的探尋
一 徐剛、哲夫、李青鬆:對生存資源枯竭的生態反思
二 陳桂棣、王治安、何建明:經濟發展與生態和諧的悖論
第二節 生態詩歌:生態意識的自覺詩意錶達
一 於堅(雲南)、昌耀(青海)、瀋葦(新疆):自然受難時代的生命尊重
二 李鬆濤、翟永明:生態問題引發的人類命運深層思考
三 華海:現代性批判與生態境界追尋
第三節 生態戲劇:生態危機與戲劇危機的雙重探尋
一 過士行《魚人》:人類欲望與生態和諧共存的睏惑
二 楊利民《大荒野》:“精神傢園”的荒野探尋
第四節 生態散文:感悟自然的綠色生態智慧
一 李存葆《大河遺夢》:大氣磅礴的文化生態散文
二 周曉楓《鳥群》、詹剋明《世上本無害蟲》:動物生態散文與科學生態散文
三 葦岸《大地上的事》:短小精緻的生態係列隨筆
四 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癡迷土地的自然詩人
五 任林舉《玉米大地》:大地倫理的生態書寫
六 韓少功《山南水北》:迴歸自然的生態感悟
第五節 生態小說:生態文化的形象思維承載
一 《老海失蹤》與《哦,我的可可西裏》:從生態危機到人性異化
二 張煒《九月寓言》:融入野地的生態理想
三 《狼圖騰》與《懷念狼》:尊崇與對抗之間的生態睏惑
四 遲子建:自然“復魅”與現代性反思
第八章 生態批評的“詩性”之維
第一節 生態批評視域中的文學生態品格
一 尊重自然生態的品格
二 關懷精神生態的品格
三 批判、反思的品格
四 融閤審美的生態品格
第二節 生態批評實踐的缺陷
一 中國哲學傳統生態思想研究滯後
二 生態批評實踐尚未得到學界的重視
三 文化批判與藝術品位亟待提升
第三節 生態批評的“詩性”訴求
一 生態學術話語與詩性話語融閤的批評體係
二 審美性與文化性和諧統一的詩性維度
三 開闢中國特色的生態批評之路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相關作品年錶
附錄二 相關作傢簡介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