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1891.06-1962.12),1891年6月20日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家祥,中年时期的李劼人常用笔名劼人、老懒等,中国现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法国文学翻译家,知名社会活动家、实业家。李劼人中学时代大量阅读中外文学名著,擅长讲述故事。1912年发表处女作《游园会》,1919年赴法国留学,曾任《群报》主笔、编辑,《川报》总编辑,成都市副市长。李劼人代表作有《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另外,李劼人发表各种著译作品几百万字。
《死水微澜》小说创作于1935年,刚一出版,便轰动一时,郭沫若甚至称李劼人为“中国的左拉”。《死水微澜》曾频频被搬上戏剧舞台和影视屏幕,引起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在李劼人先生创作小说已经70年后,《死水微澜》被搬上荧屏。
《死水微澜》跳出中国传统小说重情节、重故事的框框,通过一连串的故事,将一幅生动形象的天回镇“市民阶层”的群画像呈现于读者面前,对市民心理的刻画细微入理,惟妙惟肖。
我在四川边陲的一个小县长大,从小除了在电视里听到普通话,周边没人不说方言的。幼时,我写无聊的应试作文都自然使用四川方言,为此启蒙老师批评我不少,说这不规范,养成习惯的话是不利于升学的。当时读书太少,心想着为什么语文课本里有别地的方言,而独独没有四川话?为何...
评分死水微澜写的是上个世纪大约这个时候的故事。经典总是让你产生时空倒转的错觉,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像昨天。 郭沫若称李是中国的左拉。死水整本书,似乎就那么几件事,250页的书(我看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竖排本),过了一半似乎还没有展开情节。一切喧嚣仿佛悠远无边的地方。 人...
评分周天书友会的时候给朋友力荐了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其实很多年来只要跟朋友聊书、聊小说,三两句都会扯到死水. 《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是李先生的小说作品三部曲.死水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故事的地点在成都天回镇.以邓幺姑为线索描述了那个特定...
评分另一种方式的书评。 无论哪一次读这部小说都会被深深的震撼,却无法用言语完整表达出来。今年的某天想到了这样一个动机,于是根据《死水微澜》的故事,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和这样的一首歌。算是一种尝试,并不算成功。 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如果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一定更容易理...
评分另一种方式的书评。 无论哪一次读这部小说都会被深深的震撼,却无法用言语完整表达出来。今年的某天想到了这样一个动机,于是根据《死水微澜》的故事,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和这样的一首歌。算是一种尝试,并不算成功。 但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如果看过这部小说的人一定更容易理...
世道不同了。坐在成都文殊院的门外把书看完,书里各种描写成都城的桥段漂亮、热闹极了。只是现在街道早已变了样子,仅能透过现下步行街店人群一窥当年的热闹。另外,邓幺姑、顾天成、蔡傻子和罗歪嘴等像是时代洪波上的顶小的一片片儿浮萍。之于他们,在时代暗潮汹涌之时,也不过稍稍被动地随着浪尖儿涌动一下,两下。有意思的是,邓幺姑一个长于乡野的女人自我意识的觉醒竟能多少掌握自己的命运,而不顾及世俗的眼光。难得。
评分语言极富四川风味,旧时成都场镇上的风物景致和爱恨情仇,如画卷徐徐展开。
评分成都,再见啦
评分虽然是死水,还是比《大波》节奏要快很多。
评分四川作家李劼人的一部小说名作,描绘的是从中日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这七八年时间里,四川成都一带的社会生活。对于江湖袍哥和洋教教民这两个群体的刻画细致入微。除此之外,对于身处不同职业和阶层的女性人物心理、性格和生存状态的描绘,也是一大亮点。作者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对于成都当时的民俗风情、地方文化、信仰状况和社会政治氛围,都有着极其精准和详尽的刻画。这样一部作品,不只具有上佳的文学性,同样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史的史料文献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