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兴,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交大亚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并为国际期刊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主编、《人间思想》(中繁版)期刊主編。同时用英文和中文发表文化研究论文,许多重要著作已经被翻译成英文、中文、韩文、和日文。这本《陈映真的第三世界》是他继《去帝国之后》回溯台湾在地的左翼分子的又一力作。
本书所追溯的主要是陈映真五个文本中所提供的有关理解线索。这五个文本包括陈映真早期创作的《乡村的教师》(1960),八十年代创作的《铃铛花》(1983)、《山路》(1983)、《赵南栋》(1987),九十年代创作的《当红星在七古林山区沉落》(1993),这五篇是陈映真文学中最为直接以左翼分子为主体的写作,关切的都是五十年代入狱的地下党人及其家属,其中前四篇完成于风声鹤唳的戒严期间,显然是作家在不顾外在情势的险峻而紧追左翼前辈们的产物。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他当时这种强烈的内在精神动力呢?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以文本勾连左翼史,由陈映真这个特殊的坐标而外扩,对此间的飞跃存有微妙的怀疑,即使面对他这样高度历史化的作品,注解是否可能。核心思路是很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根本的命题,后半部分用情太深,反而有一点太脱出去了,或者说彻底剥离掉了表层的文学讨论。整体上以我目前的趣味,大概还是更喜欢赵刚那本,这本是解得切,但太切了。
评分评价一本学术书说其文笔优美是不是很……那就讲三点,读罢陈映真再读,会感觉到即使是在“主题”“立场”上如此贴合的解读,对材料的裁剪、编织和突出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到这个意义上,已不再是给原文打开维度,而是让其为我所用了。二,但这种编织方法,又未尝不可学习,陈光兴讲陈映真,还是为了讲左翼传统同现在间的连接与失落,于是他在对小说的分析中,一组组的都落在师长/学生,父/子,这样的关系上,也是巧妙。三,研究终究不是像小说那样字字带血。
评分评价一本学术书说其文笔优美是不是很……那就讲三点,读罢陈映真再读,会感觉到即使是在“主题”“立场”上如此贴合的解读,对材料的裁剪、编织和突出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到这个意义上,已不再是给原文打开维度,而是让其为我所用了。二,但这种编织方法,又未尝不可学习,陈光兴讲陈映真,还是为了讲左翼传统同现在间的连接与失落,于是他在对小说的分析中,一组组的都落在师长/学生,父/子,这样的关系上,也是巧妙。三,研究终究不是像小说那样字字带血。
评分感情太饱满了…
评分以文本勾连左翼史,由陈映真这个特殊的坐标而外扩,对此间的飞跃存有微妙的怀疑,即使面对他这样高度历史化的作品,注解是否可能。核心思路是很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根本的命题,后半部分用情太深,反而有一点太脱出去了,或者说彻底剥离掉了表层的文学讨论。整体上以我目前的趣味,大概还是更喜欢赵刚那本,这本是解得切,但太切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