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吉爾平•福斯特(1947—)
美國曆史學傢,曾擔任哈佛拉德剋裏夫高等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林肯曆史講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校長,獲選美國《時代》雜誌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學曆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也是自1672年以來第一位沒有哈佛學習經曆的哈佛校長。她的著作包括《創造之母:美國內戰期間蓄奴南部的女性》、《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等。她與丈夫現居馬薩諸塞州的坎布裏奇(劍橋)。
哈佛首位女校長福斯特的首個中譯本著作
美國史學界最高奬項——班剋羅夫特奬獲奬圖書
《紐約時報》2008年度十大好書之一
美國全國圖書奬決選入圍圖書
本書以一種新的史學視野,探討瞭美國內戰期間人民所經曆的苦難,以及戰爭和死亡對此後國傢及社會文化的持久影響。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將目光聚焦在作為戰爭主體的普通人,以她傑齣的分析與描述纔能,探究瞭北 部與南部美國民眾如何應對這一最具毀滅性的經曆。他們如何麵對殺戮和死亡,如何埋 葬死難者,如何哀悼與紀念,如何幫助死難者的傢人?這場戰爭如何影響瞭那些從中幸存的人?……本書對這些問題有力而動人的迴答,為重新理解美國內戰提供瞭一個重要的新維度。
“非常齣色……極其感人。”——傑弗裏•C.沃德 ,《紐約時報》書評
《這受難的國度》是一部開創性的曆史著作。在其中,一段先前被忽略或被誤解的關鍵曆史,突然之間成為瞭焦點。——《新聞周刊》
“引人入勝,新穎……福斯特迴歸瞭將戰爭同殘存的浪漫主義、崇高品格與社會目的徹底剝離的工作。”——埃裏剋•方納,《國傢》
“惠特曼錯瞭;書籍確實能夠呈現真實的內戰。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旁徵博引的書。《這受難的國度》是部傑作。它用大量研究、現實主義與真知灼見,粉碎瞭關於內戰的感傷主義。”——戴維•W.布萊特
在美国,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全体美国人民都会放假一天来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这个节日的诞生与美国内战密切相关,亦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之于美国的重要意义。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内战...
評分 評分在美国,每年五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全体美国人民都会放假一天来纪念在南北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这个节日的诞生与美国内战密切相关,亦可以看出这场战争之于美国的重要意义。 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的内战...
評分 評分非軍事領域學者研究戰史,在人文旗幟下剖析一堆細碎問題,結果撿起芝麻丟掉西瓜,基本與硬貨知識絕緣。可見美國人文社科學術領域也是廢物多多,掌握學術套路和黑話就能一路過關斬將。南北戰爭隨便來本非虛構著作都能秒殺這本書。
评分翻譯很流暢啊,內容當然也很棒
评分我一嚮不是美粉,對美國內戰史和美國民眾承受的那點所謂“苦難”毫無興趣(跟中華民族的多災多難沒法比的),但這本書的精湛文筆和人道主義情懷還是打動瞭我,作者以女性特有的溫情細膩和敏銳,對南北戰爭中的“死亡問題”娓娓道來,充滿悲天憫人的人文關切,同時體現對繁瑣龐雜民間史料的深入挖掘與深刻分析的驚人實力,不愧為哈佛首任女校長,此書在各個方麵都足以成為專題類曆史著作的寫作範本與標杆。PS:同樣是19世紀中葉,美帝(包括最底層的戰俘和寡婦)對戰爭殉難者的尊重與反思,對人權的維護和社會福利探索,早已領先於所有國傢,而與此同時的太平天國戰爭,規模大過百倍,死難者過億,卻如草芥螻蟻,沒有留下任何具有類似深刻思想與智慧的隻言片語,沒有産生任何推動華夏社會人文素養進步的良性力量
评分我要說我看這書的時候看哭瞭一定被人嘲笑的吧。但是難掩悲傷啊。對於戰爭我們要反思的東西太多瞭。
评分死亡與國傢的諸麵相。為有犧牲多壯誌,一將功成萬骨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