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骚动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新闻 阿兰·德波顿 阿兰德波顿 传播学 新闻传播 随笔 英国 外国文学
发表于2025-04-09
新闻的骚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最难看的一本德波顿,鸡汤味太浓,不管什么新闻最终目标都是要让读者成为更好的人。而且翻译超烂。只有后记保持了水准。
评分可以学到不少制造新闻的意图,每次德波顿切入的角度像个人类学家了
评分关于新闻的“偏见”,让我很受启迪,但认为可操行太低。他“正确的新闻”需要以“人”为主管重点引导,但同时他又认为“人”为主管重点靠不住。黑格尔认为新闻目前的位置等同于宗教的位置。可对宗教是盲从,对新闻只是盲目,没有从!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看新闻,到底看了什么新闻,收获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对自己有什么用?同样的是一种焦虑,用新闻的焦虑来客服生活本身的焦虑,焦虑转移、叠加,深化了焦虑。读起来很爽,一口气读完,意犹未尽!
评分这本书感觉就是 如何远离不必要的信息,在我发现自己每天花超过四小时在手机上的时候,无法自制地想要刷微博豆瓣知乎以及各大新闻网站,读这本书,显得很有必要。其实感觉叫做《信息的焦虑》更合适。
评分虽然不少是正确的废话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 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几乎没有一个角落能够躲避新闻的不断轰炸,
新闻的喧嚣纷杂已经渗入自我当中,
但我们很少意识到新闻强大的影响力:
新闻不仅能左右我们对现实的观感,还能塑造我们的心灵状态!
一场饥荒、一座遭到洪水淹没的城镇、一则明星八卦、一个政府的垮台、一位经济学家对于明年发展趋势的预测......这类外在的骚动,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获得内心平静所需要的东西。一场饥荒,一座洪水淹没的小镇,一个在逃的连环杀手,一届下台的政府,某经济学家对明年救济人口的预测--这样的外界骚动也许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好以此换取内心的平静。
当新闻支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有人帮助我们去回应和思索新闻造成的影响:包括心中因此出现的羡慕与恐慌、激动与受挫,以及裹挟在不断向我们涌来的新闻大潮中,偶尔会怀疑自己如果不知道是否会比较好的种种情境。
全球著名的才子型作家德波顿由此出发,解析六大类型的新闻报导——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经济新闻、名人新闻、灾难新闻、消费新闻,用他的生花妙笔与透彻观察,引导我们产生适当的观点,使我们体会到──与新闻报导的暗示恰恰相反──其实没有什么事情真正算得上是新奇、值得讶异,或者恐怖至极。
星期五的晚上可能是所有人在一周中最神往的时光。当然,那些没日没夜不分周末假期都要一心扑到工作上的加班狗除外。 这是一个无人接管的真空地带,漂浮着自由与自在。你刚刚从为期五天的囚禁中刑满释放,而周末又没有正式拉开序幕。此时身心松弛,满怀期待,揣着几分礼物未拆...
评分网上试读之后觉得被一些字句震到了,第一次在豆瓣上花了九块九买了电子版,等到后来我看完这本书的动力就是我本来可以买两瓶宝矿力的九块九毛钱。 在德波顿的世界里,理想中的新闻是无所不能的,现实中的新闻是千疮百孔的。书中建立的这个乌托邦,有了新闻就不需要老师,只...
评分“英国才子”的新闻读后感,认为新闻从业员未尽职责将新闻抽丝剥茧,或以有趣的语言呈现,或以朝着对人类有意义贡献的方向叙述,而只是平淡无奇地报道着层出不穷的天灾人祸。这样看来,其实是作者不太明白“新闻”到底是什么,“忠于事实,不偏不倚”才是新闻的中心,尤其在这...
新闻的骚动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