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浦展 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一桥大学社会学部,1986年成为市场营销信息杂志《穿越》(ACROSS)的主编,1990年进入三菱综合研究所,1999年成立文化研究所。他在研究世代、家庭、消费以及城市问题等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社会改造方案。日本畅销书作家, 著述颇丰,著有畅销书《下流社会》《“家庭”与“幸福”的战后史》《简约一族的叛乱》《爱国消费》《为了今后的日本论“共享”》《今后郊外的去向》等。
不是学者,没有调研,不敢妄谈社会风尚,仅仅想就偌大消费社会中这微不足道的自己,谈一点个人感受。 我与母亲这一辈 我是个90后,成长于南方一个二线城市,上大学来到北京,在北京呆了快7年。我母亲出生在1960年,正好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她成长在一个山明水秀的三线城市,后...
评分在读书前,特意度娘了一下消费的四个时代,百科里是这么说的,自1912年起,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消费时代,是少数中产阶级享受的消费;第二消费时代,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春风,以家庭为中心的消费势如破竹;第三时代,消费的个人化趋势风生水起。而如今,日本已进入第四消...
评分近两年,三浦展在中国忽然变得很火,在消费零售行业里,十篇文章当中,至少就有一两篇会提到这个名字。尤其是每当中国被与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比照时,三浦展的这本《第四消费时代》出镜率就更加高了。 最早听到第四消费时代这个概念,其实源自前Boss在某加速器活动中的一段分享...
评分四个消费时代的解析和社会背景十分详实,粗略的整理一份内容架构。把每个阶段的关键词和城市结构形态以及消费状态的改变,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如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指点。 关于这本书本身也想多说两句,你会越来越发现对于经济的投资已经没有那么盲目。知道社会背...
评分继“斜杠青年”之后,又一个新名词横空出世:空巢青年。据新华网报道,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约有2000万人。这些远离家乡在外打拼的人被集体冠名为“空巢青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详细描绘了两种“空巢青年”:一种是迫于大都市...
第一消费社会是1912-1941年,是伴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而发展起来的。1923年9月1号发生关东大地震,这场灾难使东京加快现代都市化。1932年地铁三越前站开始运营,同年开始建设钢筋水泥公寓以对抗强烈地震。开始形成西化的生活方式。第二消费时代是1945-1974年,经过战后匮乏日本完成了复兴,进入经济快速成长期。追求私家住宅私家车,大量消费,模仿美国生活方式的日本方式得以实现。第三消费是1975-2004年,经历石油危机后,进入低成长期。这个时期消费单位开始由家庭转向个人,逐渐变得个人化的社会就是第三消费社会。第四消费是2005-2034年,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从崇尚欧美到追求自我,日本意识,地方意识。对人更为重视。开始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分对于社区的畅想,对居民的素质要求太高,恐怕也只有日本人能做到了。
评分第一消费社会是1912-1941年,是伴着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而发展起来的。1923年9月1号发生关东大地震,这场灾难使东京加快现代都市化。1932年地铁三越前站开始运营,同年开始建设钢筋水泥公寓以对抗强烈地震。开始形成西化的生活方式。第二消费时代是1945-1974年,经过战后匮乏日本完成了复兴,进入经济快速成长期。追求私家住宅私家车,大量消费,模仿美国生活方式的日本方式得以实现。第三消费是1975-2004年,经历石油危机后,进入低成长期。这个时期消费单位开始由家庭转向个人,逐渐变得个人化的社会就是第三消费社会。第四消费是2005-2034年,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从追求名牌到追求简单,从崇尚欧美到追求自我,日本意识,地方意识。对人更为重视。开始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评分每个人都应该看看
评分3.4星。书很好,但因为是纯说理的分析类书籍,读到一半之后就没耐心细看下去了。消费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个人,为了自我的意义,明白了自己为何消费之后,应该就能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个消费社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