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1899-1935),号熊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作家,文学评论家。瞿秋白精通俄语,颇有才气,翻译了许多俄语文学、政治著作,是第一个把《国际歌》翻译成中文的人。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其被捕后鲁迅曾想方设法委托人营救。瞿就义后,鲁迅叹息良久,说:“瞿若不死,译这种书(指《死魂灵》)是极相宜的,即此一端,即是判杀人者为罪大恶极。”并带病编校了瞿的遗著《海上述林》。瞿秋白另著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等。
瞿秋白在就义前夕写下《多余的话》,全文两万余字,总标题后引《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作为题记。正文共列7个标题:何必说——代序、“历史的误会”、脆弱的二元人物、我和马克思主义、盲动主义和立三路线、“文人”、告别。《多余的话》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他的坦诚与真实,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立体的“人”。文中表达的个人际遇感受,与时代的革命洪流形成强烈的反差和冲突,给后人留下了不同解读的历史谜题,也曾给他身后造成了诸多误解与政治的余波。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何必說?——代序 話既然是多餘的,又何必說呢?已經是走到了生命的盡期,餘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來算,甚至不能按星期來算了。就是有話,也是可說可不說的了。 但是,不幸我捲入了「歷史的糾葛」——直到現在,外間好些人還...
评分身为文人,何为政客?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惜!可惜! 高中时,读过梁衡的一篇人物散文《觅渡,觅渡,渡何处?》,讲的是瞿秋白和《多余的话》。昨天,无意搜来,竟读完了瞿秋白的遗书《多余的话》,对他也有了些许了解,万千感慨都归于“可惜”二字。 一介没落贵族,白面...
评分 评分建国后的家庭,但凡家中有书柜的,必有领袖文集。没有有德国的大胡子,也有俄国的小个子,当然最最少不了中国的大瘊子。六十年来一甲子,去年烟花特别多。收拾书柜,当年的“红宝书”仍在,只是常年少人摩挲,竟郁闷得微微泛黄,有如尿渍。而新华书店照卖“红宝书”,翻开...
评分瞿秋白之死,一种政治同一种文化交相抵触过后在历史上留下来的痕迹。 到那时还可以看得清那个绝灭着的黑夜。偶像在走下神坛的那一瞬间,生命在荣誉和崇高面前黯然失色贬值,一朵花叹息着飘落在案头上的时候,我仍可以像抓住一个梦似的捕捉...
一个书生,还太年轻…… 自己的价值理念还在混沌中,就急于以救世主的姿态去救赎大众,难免不迅速遁入自我幻灭的情境中。
评分想起萨特的《墙》 革命者临刑前 面对的也只是虚无 还有就是他的症状疑似抑郁症 比如不能长时间思考 消极悲观低落 一些杂文其实也不错 思想性大于艺术性 比如《透底》《真假堂吉诃德》
评分想起萨特的《墙》 革命者临刑前 面对的也只是虚无 还有就是他的症状疑似抑郁症 比如不能长时间思考 消极悲观低落 一些杂文其实也不错 思想性大于艺术性 比如《透底》《真假堂吉诃德》
评分最纯真无私的共产主义革命者
评分一为文人,便无足观。《多余的话》一辑真诚而令人唏嘘不已,其他篇目真是不知所以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