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多数人来说,听熊逸讲传统文化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他总是站在云端,环抱双臂,笑吟吟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无论飘到哪里都是一个局外人。他没有热忱,甚至没有温度,仅有的只是旺盛的好奇心。他不会帮你提升民族自豪感,也不会从古人那里帮你发掘待人接物的生活智慧,...
评分单纯以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去解读庄子,当然不得要领。看《庖丁解牛》就应该知道庄子在谈什么,从文字上看这哥们应该是最早的气功大师、养生专家。——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所以满篇读来,不知所云。
评分熊逸只是这位作者的一个笔名,其实我本来想说他是个作家了,但我总感觉用“作家”二字来给他或她定位不太恰当。 从他以往的书籍来看,无不是旁征博引,引用和讲解的内容包括中西方哲学、经济学、心里学、历史学、文学作品(小说、诗歌等)等等内容。 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评分 评分逍遥是动机,齐物是方法,物化是过程,实现是不得已。
评分相较写老子,禅宗的两本,熊逸写庄子显琐碎,几乎有些吃力,缘故大概在庄子吧。他在书里的评论分析看下来,似乎只是希望能启发一些思考,使我们更具历史审美地去体会那遥远时空里的玄思,却不必得出什么确定不移的道理,更告诫我们不要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地拿来指导现在的生活!
评分熊逸著作的最让人折服的地方在于领悟和摆脱。如他所说,“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 《庄子》这部书和中国很多古书有同样的问题,语义之美,哲思之玄,让人常常忽略其实有很多地方难以经得起推敲。结合《庄子》成书的时代,去理解所出之言,往往有乱世之书,过激之言的成分,后人想从中得到实用的存身之道,效果是可怀疑的,但从美学和思维游戏的角度去欣赏,倒是一个合适的角度。 用更理性的眼光去看传统经典,虽然会减弱对其理解尚处于所蒙昧状态时所带来的精神慰藉,但有理性的快乐和将其转化成美学欣赏作为补偿,孰得孰失呢。
评分3.5。我对庄子向来没什么爱,读完此书后,估计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碰庄子了。毕竟比起编造、诡辩、不知所云、玄之又玄,我还是更喜欢论语的经世致用。
评分庄子可能是最符合我三观的先贤,要说起他的主张嘛,那就是没主张咯,自己感觉最重要,别那么刻意去追求些有的没的,多累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