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顾问:
陈晓卿 |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家。
本书主笔:
杨小肃 | 纪录片导演,与陈晓卿制作团队合作纪录片《秘境广西》。
黄佩华 | 壮族作家,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
萧春雷 | 作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作者。
蒋庭瑜 | 原广西博物馆馆长、铜鼓、考古、古建筑、稻作专家。
覃妮娜 | 《中国国家地理》签约作者,就职于广西旅游协会。
朱千华 | 《中国国家地理》签约作者,作家,朱自清散文奖获奖者。
曾小帆 | 美食作家,电视片撰稿人。
冯翊明 | 美食家,自由撰稿人。
李叶飞 | 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原《氧气生活》杂志主编。
【地道风物】
{地}生万物·崇尚自然的力量及对人的影响;
{道}法自然·人们遵从自然规律生活并衍生出各自的文化;
{风}化成典·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物}宝天华·关于物产、美食、手艺。
“地道风物”由中国国家地理原创团队倾力打造,通过脚踏实地的发现之旅,深刻挖掘并分享一个地方关于自然、文化、风俗、物产的系列故事;复兴原乡传统、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发现乡土中国之美。
第一站,广西。
同步推出《地道风物·广西》。
【地道风物·广西】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作为本书顾问,并亲自撰文。
“广西是中国饮食最复杂的地方。两部《舌尖上的中国》都故意回避了广西的内容,当时我知道中央电视台就要跟广西电视台合作拍摄《秘境广西》,所以特别留着广西美食,憋大招。”
而提到广西美食,大多数人似乎只能想到桂林米粉;就像提到广西美景,只能想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样,不知道她拥有除了沙漠、草原之外几乎所有你想看到的景色。
这是一处我们知之甚少的地方。勤恳的百越民族开创了稻作文化的长久辉煌,平和包容的广西人继续着他们生生不息的日子;从六堡黑茶到桂林米粉,从壮锦手工作坊到钦州古陶村……每一次欣赏与品味都是无形的传承。
这是一处被我们忽略的地方。很少人知道,(许多研究指出)粤语发源于广西梧州;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与方言种类最多的省份;广西北海有一座美如仙境、好吃又好玩的涠洲岛….
广西,不是最美,不是最好吃,不是最便利,不是最闭塞,甚至不是最穷,不是最贫瘠……她不显眼。
她的美好,等待发现。
《地道风物·广西》
探秘广西盲点,颠覆你的“广西观”。
附赠独家广西美食地图、地道广西人推荐的秘境路线图。
一本精致的书总是能给人以一些惊喜,似乎能从这本书中得到许多让人觉得美丽的东西。去年曾经去过桂林,那里可以说是广西的精华所在地了,最让我惊喜的还是漓江之行,那天有雨,朦胧中的漓江别有韵味,我总是在想,这要多么多么有幸能够见到难得一见的雨中漓江,不过最让我觉得...
评分 评分我和朋友说,这本书,是“你们眼里的广西”。 因为我是广西人,来自中越边境的小村庄,有幸不用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砍甘蔗,也不用变成千万人群中的一员在珠三角的工厂里打拼。我是有幸逃出来的一员,就像那些心怀梦想离开家乡的年轻人一样。 朋友还说,你从来不写你...
评分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家乡,名不见经传,西南边陲,没有任何火遍国内的东西,除了一个在历史上出现的桂林,而甲天下的山水不仅桂林有,你可以在广西任何一处发现她不逊色于桂林的秀丽。 我曾经以为我的家乡并不独特,对于大众而言只知道我们的山歌和一些“土味”特产,原来是我们...
评分《舌尖上的新年》编辑联系我说要赠书的时候,我说要去广西,他说那就再送一本《地道风物•广西》吧,这真是意外之喜。《舌尖上的新年》先到,我在去三江的高铁上读了一半,到了三江后,在酒店前台拿到《地道风物•广西》,于是先看这部。 正好那天晚餐喝了油茶,非常感兴...
作为广西女婿,很高兴看到这么一本满是干货的mook。内文排版朴实无华,图片比例较低,也从侧面反映这书的“干货”特点。希望能一直出下去。
评分到手从头到尾翻了一遍,很良心的出版物,身为一个已经离开家乡十来年的人来说,里面的风物是真的很地道,都是干货,看着相当亲切。打算用这个来作为一个重新认识家乡的入口,并且会支持接下来其他地方的系列。
评分作为广西女婿,很高兴看到这么一本满是干货的mook。内文排版朴实无华,图片比例较低,也从侧面反映这书的“干货”特点。希望能一直出下去。
评分广西,美得出乎意料
评分看到后面的食物才突然打起精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