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修订本)》是阿城最新的学术随笔集。
由当代天文考古学学术研究,从1985年安徽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板中,还原出两千多年来传说中的河图、洛书图形。
由此考证结果,循以田野考查,证明中国贵州苗族刺绣的图型构成原理,完整保存了河图、洛书的意义和造型。
此一原理,同样保存在彝、瑶、僮、黎等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工艺造型中,唯不及苗族的完整。
再由民族迁徙的考古发掘、文献勾沉研究证明,中国西南上述几个少数民族是在新石器时代由中国东南地区迁徙到西南横断山脉地区,是中国古中原文化的幸运保存者,保存延续的时间长达近五千年。
《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自上市以来,已经印刷三次,每次重印都有修订,增加内容,替换图片等。这次做一个修订本,并且重新换封面。
青銅器上可能從來都沒有過饕餮的怪獸紋,如果去掉當中的稜線,每一個上面都看得到一個人形。這個人代表北極星,很可能古人信奉星象。八卦圖可能從來不是黑白對稱的,那是宋朝(注意!離商周兩千年後)才找出的圖,其實原圖是一條盤旋的蛇,頂上有一點,這個點就是北極星。 不...
评分 评分我对阿城无与伦比的失望 136元人民币的奇谈怪论之书 我深深感到阿城太需要钱了。 黄侃和阿城非常相似 有才华但是过于世俗 完全没有办法接受2014年的阿城 乱世对于阿城留下了太多的苦痛 读到现在阿城的文字 感受到的是内心幽深的苦痛 阿城已经江郎才尽了。
评分我对阿城无与伦比的失望 136元人民币的奇谈怪论之书 我深深感到阿城太需要钱了。 黄侃和阿城非常相似 有才华但是过于世俗 完全没有办法接受2014年的阿城 乱世对于阿城留下了太多的苦痛 读到现在阿城的文字 感受到的是内心幽深的苦痛 阿城已经江郎才尽了。
评分最近困扰生活,因为不远前我仅仅在生存,对于生存来说生活就难的多。为自己负责和为周边的人负责是两者的差别。现在我是父亲,一夜间我长成了“树王”,哦,枝叶不是很茂盛的那种。 看书,看新闻,看评论是从之前中海选留下的低成本的喜好,最近中不自觉对待喜好的态度有了变...
是课不是书,口语成分很大,而且图多字少,几年前在中华书局听过一次阿城讲“洛书”一章,一个多小时把书里的图片放映完,整本书大概有五六节课,本来内容就是普及和浅讲,也一再提出来源于冯时的研究,因此我觉得没必要黑。最有趣的部分是后面的加课,讲“纲目”就是网子,用网捕老鼠烤来吃的那段,和阿城之前小说里的片段一样,还是那么地顺理成章且让人无言以对,像是《遍地风流》又加了一章。厉害之处在于,阿城之“大”铺天盖地,无论他讲什么,都能拢为自己一贯的说话方式,看到一个作家的个性盖过一切知识,认为在怀念木心的同时也应该珍惜还活着、还有新作(无论他在弄什么)的阿城。一串串儿的怪话还是那么好看,先不论学问(毕竟他岁数摆在那),后来成名的作家多是“熟练工种”,肯像他这样乐意活成一个冷僻怪人的作家还有几个。
评分那位撕走二十几页的朋友,祝你逢考必挂永远赶不上火车!
评分本就冲着洛书河图的名字去的,结果醉心于其中精美的图片。文字颇具个人风格,读来时而让你捧腹不已。作者的思想观点信不信对不对无所谓,但这种风骨颇有意味……哈哈????
评分#201909#有时候给人感觉生拉硬扯,但偏偏看完之后发现一切都自圆其说。比之余随便的纹饰,当然还是来自神秘宇宙的纹饰更吸引人了。
评分天马行空扯,回头去翻冯时的《中国天文考古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