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
纂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司马光倾其心力, 乃至 “骸骨癯瘁, 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历时 19 年成书。《资治通鉴》共 294 卷,另《考异》30卷,《目录》30 卷,总共 354 卷,300 多万字,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凡 1362 年的史实。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
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 取是舍非” , 乃 “专取关国家兴衰, 系生民休戚, 善可为法,
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的许多君王如汉文帝虚心接受臣下提出
的治国强军谏议并实施执行,从而使国家繁荣强盛;他还曾下诏说农业是天下
的根本, 没有什么事情比农业更为重要。 汉文帝身为国君, 以节俭孝敬闻于天下,
其母卧病三年,他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口尝试汤药。隋文帝勤俭治
国,勤于政事,“鸡鸣上朝,日落不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在政治、
选官、军事等方面实行一系列改革,巩固了隋的统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戒,励精图治,以民为本,注意百姓的休养生息,推行均田
制,任人唯贤,宽言纳谏,勤政节俭,从而使国家出现了人口增多、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局面等等。相反,那些昏庸无道、奢侈腐化、吃喝淫乐的昏君佞臣,
最终导致了国灭家亡的下场……
《资治通鉴》以其内容博大精深,记录史实详尽考据,成为史学者、研究
者的必读之书;以其记述历朝历代的兴衰得失,镜鉴于后人,有资于治国施政,
成为国家各级行政管理的领导人、 决策者的必读之书;其中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的生活美德,可以启迪思想,辅以人生,成为普通大众的必读之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 南宋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
评分对于历史,我们有什么可以值得炫炔的呢?秦始皇穷兵牍武,希望能够统一中原,甚至发动几十万人去,修那座万里长城。在这座今天让我们倍感自豪和荣誉的建筑物里,埋藏的是千千万万秦朝百姓的血与尸骨,萦绕的是孟姜女们家破人亡的哭号,即便时间将这一切都冲淡了,遮掩了,几千年...
评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乃“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的许多君王如汉文帝虚心接受
评分上午翘班终于一口气拿下了文白对照资治通鉴精选版的最后百分之三,这本书的主要编者叫张宏入,鸿篇巨制。从18年1月16日在亚马逊kindle下单,到今天7月5日,历时将近半年,时间跨度超过以往任何我看过的书籍,且因为主要内容是古文,阅读难度较大。此时此刻,犹如一个胖子登上了...
评分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 的目的在于“资治”,即“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乃“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成一部通史。书中记述的许多君王如汉文帝虚心接受
断断续续读了两年,终于读完了
评分资治: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嘉善矜恶, 取是舍非”
评分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媲美。
评分读史明智,多看看
评分看看这本书,可以学到很多人生道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