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资治通鉴》可以说是集各方精粹之大成者,是古代典籍精品之中的精品。可谓一卷在手,尽窥千年之得失,千古之兴废。鉴于此,我们组织编译了《资治通鉴》,从而有利于通过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培养人、造就人,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书在译注点校过程中参考了各种校点本,主要有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和朱熹《资治通鉴纲目》。译文中古代纪年后加注公元纪年,地名加今地名,官名直录不译,以免造成理解偏差。本书集数十位文史学界同仁之合力,历时数载,共同完成。由于译注工作出自多人之手,虽力求文气贯通,但难免风格各异。《资治通鉴》博大精深,所论纵横千年,含融万象,因学力所限,译注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不确之处,望请见谅。
作者:海 波 关于这部著作,我们简单点,其实说来说去就三个大问题: 一、《资治通鉴》是什么? (一)它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 《资治通鉴》(下简称《通鉴》),共294卷,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对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一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之间的...
评分书当然是好书。 过去一直是在学校读书,图书馆收的资治都是6、70年代中华书局的本子,装帧一般,但是铅字排的清晰美观,看起来绝对舒服。这两年都没有买过中华书局的书,所以对之的好印象还在。直到今天收到09年印刷的资治通鉴,心下大惑不解,为何在科技日进的今天,中华书局...
评分《通鉴》里记载田横客店自杀前说的文字是这样的: 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烹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斩吾头,驰...
评分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资治通鉴》卷六 秦纪一 评:秦王(始皇)和燕王年轻的时候都在赵国当人质,同是客居他乡受人白眼自然同病相怜。可秦王即了大位便翻脸不认人了,燕王一气之下逃回燕国,没过多久便走上恐怖组织...
评分早上坐公交车上班,偷空读点书,翻到“情僧”苏曼殊对刘半农说的一句话:“半农,这个时候,你还讲什么诗,求什么学问!”唬得我一愣:是啊,读书到底是为什么? 古人讲读书是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在看早已不合时宜。曾国藩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那...
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评分简直不忍直视,这群翻译是临时请的初中毕业生吧,此出版社的书买过三套,一套莎士比亚,一套这个,一套历朝通俗演义,其他两套只用复印出版,倒是还可以,特别是此出版社出精装布面书定价极低,用纸极多,大量的空白可以写笔记,此套书要不是可以写很多笔记,早就扔了,12本,摆书柜嫌掉价。
评分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评分简直不忍直视,这群翻译是临时请的初中毕业生吧,此出版社的书买过三套,一套莎士比亚,一套这个,一套历朝通俗演义,其他两套只用复印出版,倒是还可以,特别是此出版社出精装布面书定价极低,用纸极多,大量的空白可以写笔记,此套书要不是可以写很多笔记,早就扔了,12本,摆书柜嫌掉价。
评分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