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资治通鉴》可以说是集各方精粹之大成者,是古代典籍精品之中的精品。可谓一卷在手,尽窥千年之得失,千古之兴废。鉴于此,我们组织编译了《资治通鉴》,从而有利于通过学习历史,以史为鉴,培养人、造就人,宏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促进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本书在译注点校过程中参考了各种校点本,主要有中华书局的《资治通鉴》和朱熹《资治通鉴纲目》。译文中古代纪年后加注公元纪年,地名加今地名,官名直录不译,以免造成理解偏差。本书集数十位文史学界同仁之合力,历时数载,共同完成。由于译注工作出自多人之手,虽力求文气贯通,但难免风格各异。《资治通鉴》博大精深,所论纵横千年,含融万象,因学力所限,译注中难免会有一些疏漏不确之处,望请见谅。
周纪第一卷: 韩赵魏三家分晋 智伯有才无德,絺疵善于察言观色,进言韩魏必反,智伯不从 豫让为智伯复仇刺杀赵襄子 魏文侯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子击子方二人辩贫富 吴起杀妻求将,吮卒 聂政刺杀侠累 吴起向魏武侯谏“在徳不在险”,与田文(非孟尝君)辩相位 魏宰相公叔设计陷害...
评分《资治通鉴》读后感 启 中华历史,浩浩荡荡,千载一书,何其壮哉。余予近月,日读《资治通鉴》一二卷,畅游其中,酣畅淋漓,此书上启周朝,下至五代,纵览一千三百余年,成书二百九十四卷,览前代之兴衰,鉴历朝之更替,考当今之得失。读书之余,略有思索,思笔记之,然时记时...
评分学者沈志华:"我是‘严打’以后全国第一个释放的人" 学者沈志华1950年出生。1968年应征入伍。1979年考取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系硕士研究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等,主编《朝鲜战争:俄国档...
评分读《通鉴》记 化了将近一年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资治通鉴》。我把它当作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来看的。我光想着看热闹了。但这里面的热闹比想象中的还要多,比小说中的还要精彩。一乱一治,一治一乱,周而复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漫长岁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常...
评分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 ——《资治通鉴》卷六 秦纪一 评:秦王(始皇)和燕王年轻的时候都在赵国当人质,同是客居他乡受人白眼自然同病相怜。可秦王即了大位便翻脸不认人了,燕王一气之下逃回燕国,没过多久便走上恐怖组织...
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评分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评分注释之鄙陋前所未见,错字之多不可胜数。以第480页为例,“诏载屈氂厨车以徇”,错为“屈趯”。“决眭都尉煇渠侯”,错为“辉渠侯”。481页,“癸巳”居然也能错成“癸己”,真不知是什么鬼了。 北京燕山出版社,如此盗版之水准,还恬不知耻地叫卖于市井,责任编辑张增光尚苟活于人世,吾甚哀之
评分不针对资治通鉴,只评论这一版本,绝对的差评,光在人名上错误就过百了,不推荐购买
评分注释之鄙陋前所未见,错字之多不可胜数。以第480页为例,“诏载屈氂厨车以徇”,错为“屈趯”。“决眭都尉煇渠侯”,错为“辉渠侯”。481页,“癸巳”居然也能错成“癸己”,真不知是什么鬼了。 北京燕山出版社,如此盗版之水准,还恬不知耻地叫卖于市井,责任编辑张增光尚苟活于人世,吾甚哀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