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托尼·朱特(1948-2010)
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以对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于世。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纽约大学。
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主要著作有《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并非完美的往昔:法国知识分子,1944-1956》《思虑二十世纪》等。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伟大著作”。
〖学者评论〗
◆托尼•朱特是拥有广泛倾听者的权威,是知识分子中的知识分子。
——尼尔•弗格森(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思想文化史学家,也是同代人中最敢言的公共知识分子。
——拉希德·卡利迪(著名学者、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托尼·朱特拥有作为旁观者却仍投身其中的优秀传统,是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保持独立性和批判性的知识分子。
——蒂莫西·加顿·阿什(著名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欧洲研究教授)
◆托尼·朱特有一种非凡的能力,能看到并传达宏大的图景,同时,还能深入这件事情的核心,大多数专业学者两者都做不到,他们只在这两者之间飘着。但朱特既能够谈论这个大图景,又能阐释在当下它为何重要。
——马克·里拉(著名思想史学者、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学教授)
◆与自己辩论,尤其是与自己的激情辩论,是一位真正的思想者的标志。朱特只要一息尚存便从未停止思索。……朱特永远不会声称他给出了所有答案。但是他问对了所有问题。对此我们唯有感激。
——伊恩·布鲁玛(著名文化学者、作家、政治评论家)
【译者简介】
杜先菊
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转至美国布兰戴斯大学完成博士学位。曾在希伯来大学、哈佛大学进修和从事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东历史与外交、中国和以色列外交关系史等。译有《以色列现代史》等,著有《中国以色列外交关系史》。
【内容简介】
“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有某种根本性的谬误。”在《沉疴遍地》中,我们时代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托尼·朱特揭示了我们如何陷入面前这个危险而混乱的境地的。朱特巧妙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凝聚成了富有洞见、通向解脱的思考。
2008年的经济崩溃已经证明,界 定战后欧美生活 的社会契约——对安全、稳定和公正的保障——不再坚如磐石;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公共话语的组成部分。朱特摒弃了极右派虚无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已经原形毕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表达我们共同需求的语言。要找到出路,我们必须着眼于最近的历史和行动中的社会民主主义:公平的价值应当高于纯粹的效率。
这本书奇迹般地简短、智慧、清晰、充满激情,对过去和现在都有深入的洞见,以睿智犀利的语言指引我们正视社会弊病,重新思索自身的责任。任何对这个世界心存希望的人都能从中找到理性的光芒。
【媒体及学者评论】
◆一部小而极具穿透力的作品……如果说《沉疴遍地》读起来有时像毕业典礼演讲词的话,那它也是一篇充满理想主义的演讲词——洗练、冷静,道德论述凌厉严苛。
——《纽约时报》
◆朱特在这本书里对现代政治提出了真正的疑问。
——《卫报》
◆这本书撕掉了政治标签,洞察其背后的实质。
——《华盛顿时报》
◆《沉疴遍地》是一个开始,它开启了一场必将到来的重要辩论。
——《新政治家》
◆仔细阅读朱特这部重要的著作,可能会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和关注我们非常需要的声音—— 一种对公共信念的道德视野和语言。
——约翰·凯恩,雷吉斯大学宗教研究退休教授
◆《沉疴遍地》是一篇政治道别词,浓缩了托尼·朱特对20世纪历史与意识形态之兴衰存亡的毕生思考。……他将自己的广博智慧统统写进了这本篇幅短小的书中,而我们欠他太多感谢。
—— 乔治·西亚拉巴,著名评论家
《沉疴遍地》不是一本容易读的书,非社会学、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托尼•朱特的诸多观点。朱特开宗明义:作为一个自由社会的公民,我们有责任批判性地看待我们的世界,并呼吁根据我们对它的认识行动起来。他连珠炮似的提出了许多问题,却并未给出清晰的...
评分如果你看完了卡尔•波普尔的《20世纪的教训》,如果你看过了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然后你在读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我相信你会如我一样,先去反思我们的世界观,然后去体会动荡的时局,接着就该思索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建设什么...
评分2010年因病去世的美国历史学家托尼·朱特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对重新检视我们日益千疮百孔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标准。相对于美国本土的历史学家,托尼身上的知识分子的气质很是浓厚,这些得益于他早年在欧洲留学以及对法国知识分子的研究。他身上有一种浓重的理想主义情怀,...
评分季风书讯7月末开始连续几期花了很大的篇幅介绍托尼.朱特(Tony Judt)的《重估价值》,而《重估价值》这本书的介绍是从去年出版朱特的另一本书《沉疴遍地》(英文名Ill Fares the Land)开始谈起的,以前似乎也听说过这本书,于是从亚马逊网购了此书,近期抽空读完了。 托尼.朱特...
评分拿到托尼·朱特的《沉疴遍地》感觉挺好,本以为可以2天读完,结果整整读了26天。我有了新的看世界的角度——未必是更快更强就更好,虽然最近30年宣传的都是这种理念。顾及全局的发展模式可能更适合当今的世界,尤其值得我们深入反思自己所处的环境。疯狂发展后的梦魇已经显现(...
挺好 可以对冲一下自由市场的观点
评分家国情怀太多的人,总是活得很痛苦。口述这本书时,托尼已经变成渐冻人,没法正常动笔写作了,完成文稿的半年后,这位人文学术界的霍金永远停止了思考和批评,世界上也少了一位研究战后欧洲史的伟大学者。
评分家国情怀太多的人,总是活得很痛苦。口述这本书时,托尼已经变成渐冻人,没法正常动笔写作了,完成文稿的半年后,这位人文学术界的霍金永远停止了思考和批评,世界上也少了一位研究战后欧洲史的伟大学者。
评分“我们培养出了对追求物质财富孜孜以求、对其他那么多东西无动于衷的一代人。如果关心公共事务的公民或曰积极公民放弃政治,我们就将他们的社会遗弃给了它最平庸和腐败的公仆们。” 短评合集,左派挽歌,评判社会民主主义,通本可见凯恩斯,三四章高质!
评分“时代的精神状况”系列中较好的一本,其他几本大抵是演讲、访谈、书评、专栏文章凑成的集子,缺乏系统性,唯这本是作者专冲着一个题目而写,这个题目就是:最近三十年西方财富有增无减,可为什么贫富差距却越来越惊人?作者的分析逻辑脉络清晰: 撒切尔里根全面拥抱自由市场而抛弃了“福利国家”政策,其经济原因是“有形之手”的掣肘和共产主义国家经济的窘境,思想方面则是60、70年代个人主义兴起使更为年轻的人们对公共议题不再感兴趣,“原子”时代公民参与政治意愿降低,集体主义的“福利国家”难以为继。作者对此态度明确,支持凯恩斯而反对哈耶克。他认为自由市场本身既无法产生美德(结合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又不必然顺理成章地带来政治自由(以中国为例),在“利润—效率”上也不能自圆其说。作者提议重新定义(寻回)“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