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2008年,司徒雷登下葬于西子湖畔,那是他出生的地方。 司徒雷登在遗嘱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 他是一个美国人,却在中国一待就是五十年,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建燕京大学,奔波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四处筹款建校,可谓筚路蓝缕。他亲历过五四运动,...
评分看这本书初衷正是老毛的《别了,司徒雷登》,读完后,感慨万千啊 ! 曾经的我们只会用一副意识形态的红色眼镜看待事物:那些非共产主义的都是不好的。我不能说这本回忆录非常公正,但它以一个老传教士的角度讲述了他热爱的中国,我看到了他为中国的教育和宗教所做出的一...
评分今天是司徒雷登先生(John Leighton Stuart,1876.6.24-1962.9.19)诞生138周年纪念日。做过当代中国学生的人知道司徒雷登其名之始,大概多来自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在那篇文章里,司徒雷登作为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在“人民解放军...
评分司徒雷登说影响他人生的三个外在因素分别是宗教、教育和中国,其中中国是前两者展开的背景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前两者。 因此要理解司徒雷登,首先要理解其宗教背景,而这对于我这样不信教以前也没有太接触过宗教人士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P263页写到,任何一个在长老...
评分写小时候对于传教的排斥和犹豫不决挺真诚鲜活的,感觉他更多是个教育家,在历史的转折点做了外交家。
评分尽管本版偶有瑕疵,但仍瑕不掩瑜。作者深入前沿,高瞻远瞩,浩然正气,令人钦佩~别来无恙! “你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是无法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的;你只有在回顾过去的时候才能把它们连起来。因此你必须相信这些点在未来一定会以某种方式串联在一起。”此乃苹果乔布斯所言,读此书时,尤有同感。
评分司徒雷登先生更认同自己作为教育家的作用,燕大尽管消失了,但是尽然影响了中国一代人。也算是他对自己一生成就的一种认可。
评分对他而言,担任大使的日子更像是人生的岔路,虽然他以强烈的责任心和在中国多年的生活经验,尽力去当好这个大使,但明显他的处世哲学和能力并不足以应对那个复杂的时代。书中最打动我的,还是那种无处不在的真诚,以及他的一分天真。
评分18/12/13:他的全名是John Leighton Stuart(约翰·雷登·司徒)基督和教育的家族印记彷佛是司徒家族的传承象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