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这是美国外交家、教育家司徒雷登先生唯一的回忆录,记录了他在中国的经历,反思与总结,以及他对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从书中可以了解到作者对事业的选择、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岁月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阅读本书,我们不仅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司徒雷登,还能了解到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
2008年,按照司徒雷登先生的遗愿,他的骨灰总算安葬在他的出生地杭州了,和他的父母与弟弟都安葬在中国杭州(其实他最想安葬在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校园内,和他的妻子安葬在一起,但据说她妻子在北大的骨灰已经毁在五十年代了)。按毛主席的话说“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
评分以前知道毛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于是印象中他就是美帝国主义在华代言人。 其实他一点都不是政客,而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传教士和教育家,非常天真,最后在华仓促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职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更深的融入了中国的历史。 46年国共谈判,美国因为谈判...
评分1.回忆都是自带PS的,很多人关于民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回忆性文字,所以现在的民国是PS过的,需要来一张before and after的对照图。 2.从话语构建的角度来看,有能力生产民国文本和话语的人,一大部分当时社会主流意识的维护者(小骂大帮忙),民国是一个破碎的民国话语。 3.燕...
评分司徒雷登说影响他人生的三个外在因素分别是宗教、教育和中国,其中中国是前两者展开的背景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前两者。 因此要理解司徒雷登,首先要理解其宗教背景,而这对于我这样不信教以前也没有太接触过宗教人士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P263页写到,任何一个在长老...
评分微信读书上看的司徒雷登回忆录。有信仰的并且用一生去践行自己的信仰,这样的人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值得尊敬。希望这份尊敬是发自内心,不是视大环境如何再决定尊敬与否。 可惜, 世间更多的是打着信仰旗号行利己之事的人。 也希望有一天我们的语文或者历史课,能把他的回...
有个二百五美国人,从自己国家筹了二百五十万美刀,颠颠儿跑来中国办学,钱不够了,就又颠颠儿跑回去筹,筹到了就赶紧回来。当了27年校长,办了所知名的大学,培养出55名院士。日本鬼子打来,他为保护学生,被日本人投入监狱关三年。后来他灰溜溜地走了,有个王八蛋说:别了,司徒雷登!
评分特别好的一本书。司徒雷登,不想说再见。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显然他作为一个好人,但是后期被错误的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他既缺乏足够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在那个时候承担驻华大使这样一个责任,更不要说那种源自于宗教人士的宗教式天真在官场上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过,作为补充常识的一本书是非常好的。同样,《别了,司徒雷登》的作者,唉,同样缺乏那个位置应有的国际地缘政治常识。
评分“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正因为这篇文章,白求恩成了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正因为这篇文章,司徒雷登成了美帝野心狼的代表。 虽然有删减,但读完还是感触颇深的。读到最后甚至于似乎有那么点理解国际主义者了????。 “人们在追求上帝的过程中,会承担着信仰上的危险,但不要忘记,上帝在允许我们自由地选择道德的信仰时,也是承担着风险的。”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显然他作为一个好人,但是后期被错误的放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上,他既缺乏足够的能力,同时也缺乏足够的资源在那个时候承担驻华大使这样一个责任,更不要说那种源自于宗教人士的宗教式天真在官场上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过,作为补充常识的一本书是非常好的。同样,《别了,司徒雷登》的作者,唉,同样缺乏那个位置应有的国际地缘政治常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