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

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杨栋梁
出品人:
页数:420
译者:
出版时间:2015-6
价格:6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415609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近现代中日关系
  • 中国近代史
  • 日本研究
  • 近代史
  • 中国近现代史
  • 对外关系
  • 政治史
  • 外交史
  • 历史学
  • 东亚关系
  • 国家认同
  • 行动选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知行,是在日本、中国和世界的共时性三维环境条件约束下,历时性地调整变化的。鉴此,本项目研究的宏观视角和路径设计重点把握了以下诸点:首先,近代以前、特别是近代前夜日本传统的、具有普遍性的中国观如何,它给近代以后的日本留下了什么基础性“遗产”;第二,近代以来日本如何认识世界,形成了怎样的世界观和亚洲观?如何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开始以欧美等近代以前不甚重视的“他者”为参照对象,重新评估中国;第三,世界形势的变化,大国的全球战略及其远东政策,中国对外政策的应对等,与日本的中国知行是怎样的互动关系;第四,基于对世界、中国和日本三者间的比较,日本在不断调整“自我认知”的同时,其中国认知、态度和行动选择,在相对“静态”的时空交叉“点”上显示出怎样的特点,在“动态”发展的“线”上又展现了怎样的轨迹和本质性规律。

《近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参考国际关系学、社会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借鉴国内外先行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一个半世纪以来日本的中国知行,力求在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实证考察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作者简介

杨栋梁,男,1954年2月生,汉族,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1992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天津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日本教育专家组组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日本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亚太发展研究中心顾问。

目录信息

序章 古代中日关系的整体验证与思考
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属”关系
二、隋唐时期中日“对等”关系的涵义
三、五代、两宋“无邦交”时期的中日民间交流
四、元明时期中日关系的“恩怨”
五、封建晚期中日两国的“隔离”
六、简短的结语
第一章 江户时期的中国认知(1603-1840)
一、儒学家的中国观
二、国学家的中国观
三、兰学家的中国观
四、江户时期中国观的遗产
第二章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时期的中国知行(1840-1895)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殷鉴”
二、中国对策论的主张和较量
三、明治前期的对华政策与行动
四、甲午战争期间蔑视型中国观的泛化
第三章 甲午战后至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知行(1895-1924)
一、从甲午战后的彷徨到与列强“共舞”
二、日俄战争前后的对华知行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对华知行
四、北洋政府时期的对华知行
第四章 国民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中国知行(1924-1945)
一、对中国统一的阻挠
二、占领中国东北的得逞
三、对中国的封堵和蚕食
四、鲸吞中国的孤注一掷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至复交时期的中国知行(1945-1972)
一、战后初期中国认知环境的变化
二、敌视中国政策与“政经分离”的吊诡
三、社会团体的中国知行
四、经济界的中国知行
五、民众中国认知的嬗变
六、正视中国的复交
第六章 复交以来的中国知行(1972-2011)
一、复交初期的中国认知与实践
二、崇尚“友好”时期的中国知行
三、冷战后对华知行的演进
四、新世纪对华知行的动态
终章 日本近代以来中国知行的演变与特征
一、古代中国知行的“遗产”
二、近代中国知行的轨迹
三、战后中国知行的嬗变
四、近代以来中国知行的规律和特点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还阔以,好像是合著的

评分

还阔以,好像是合著的

评分

还阔以,好像是合著的

评分

还阔以,好像是合著的

评分

还阔以,好像是合著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