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艾普邦姆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者及編輯委員。耶魯大學畢業後獲得馬歇爾獎學金。曾任《觀察家》週刊的海外編輯助理、《經濟學人》的華沙特派員、線上雜誌《Slate》專欄作家,並為多家英國報紙撰稿。她的許多文章也登上《紐約書評》、《外交事務》、《華爾街日報》等報刊。目前她與丈夫和兒女定居在華府。
謝佩妏,專職譯者,清大外文所畢業。
2004年普利茲非小說類獎
「我們無法評判誰含冤入獄,誰罪有應得,那是檢察官的工作……你的義務是以勞動報效國家,我們的義務是把你打造成對國家有用的人。」――某勞改營指揮官的談話
不管在哪種社會,集中營的出現其實都是統治者貶低一某類人的最後階段。把罪犯放逐到偏遠之地報效國家,向社會贖罪,免得污染其他人,這種作法就跟文明本身一樣古老。古希臘羅馬的統治者將反對者送去遙遠的殖民地,於是蘇格拉底在死刑和放逐雅典之間,選擇了死刑。喬治王朝時代的英國會把扒手和小偷送到澳洲,十九世紀的法國則是把犯人送往蓋亞那。
早在十七世紀,俄國就有自己的流放制度。蘇聯一成立不久,人就因為身分而非犯罪事實而被判刑。古拉格——最大的蘇聯集中營,關押了數百萬政治與刑事犯,這個壓制與懲罰體系是用來恐嚇整個社會,以最低物力壓榨出最大勞動力,蘇聯共產黨最壞的一面全體現在古拉格。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鐵絲網裡面和外面的生活沒有根本上的差異,常有人形容古拉格是蘇聯體制的縮影,鐵絲網外的世界是「大監獄」,營中則是「小監獄」。
在這本專精的歷史著作中,艾普邦姆讓世人首度認識古拉格的完整面貌,深入地重新創造集中營生活的樣貌,並與整個蘇聯歷史的發展相連結。它最初起源於俄國大革命,史達林執政時擴張它的規模,直到開放改革時代才崩解。想要瞭解二十世紀的歷史,特別是極權政權下的刑罰工具、國家生產計劃與政治犯的命運,本書應列入必讀書單。
原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779740101m41p.html 大多数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是为了消遣,或者那跟我们的谋生相关。很显然,《古拉格:一部历史》绝不是一部有趣的著作,或者有什么实际可变现的用处。它的价值在别处。 一:“死去才是规则,活着则是意外。” ...
评分大多数人是从索尔仁尼琴的回忆录中知道古拉格的,它是“劳改营管理总局”俄语首字母的缩写,泛指它管理下的劳改营。从1929到1953年,超过1400万人曾被囚禁在这里, “鼎盛”时期,476座集中营遍及苏联每个时区,戈尔巴乔夫就是一名古拉格囚犯的孙子。 进入古拉格不需要太复杂...
评分社科文献出版社·甲骨文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高品质读品。译介国外的经典社会科学类理论著作和学术畅销书是我们图书系列的主要方向。作为一个新的品牌,敬请广大读者关注、批评!您的任何意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提供给我们:在我们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oracode(社...
评分到2016年圣诞节,苏联解体已经过去25年了。在这个时代说起纳粹的集中营,几乎没有人会为之辩护。但是说到古拉格,你可以找到一堆奇谈怪论的说词。我觉得任何人谈到古拉格应该像谈到纳粹的集中营一样。马加丹,沃尔库塔,诺里尔斯克这样的名字应该与奥斯维辛,布痕瓦尔德...
评分这本书,你知道它的分量,清楚它的意义,却迟迟不敢翻开。因为它是一座山,翻越它不仅需要时间、需要忍耐、更需要极大的勇气。拿起这本大部头,我屡次开始,又屡次中止,往往一个片段或是一个场景的还原描述,就足以让我落荒而逃。我只能这样鼓励着自己:翻越它,你看到的世界...
歷史是可怕且可惡的,因為真相從不完美。
评分压抑。
评分歷史是可怕且可惡的,因為真相從不完美。
评分压抑。
评分歷史是可怕且可惡的,因為真相從不完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