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玛雅•德伦(Maya Deren,1917—1961),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犹太家庭。5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成长道路曲折,写诗、跳舞未成,却在1943年拍摄了电影《午后之网》。此后,她自编、自导、自演的一系列作品,以梦魇、偏执、超现实的神秘诡异开创了实验电影的新局面,奠定了她在电影史上的地位,被后人誉为“美国先锋电影之母”。
译者简介:
张锦,四川大学文学学士,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硕士,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文学硕士、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出版译著《电影诗学》及学术专著《电影作为档案》、《英国电影编导教育简史》等多部。现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先锋电影出现过一批有电影制作人和理论家双重身份的杰出人物,玛雅•德伦是其中的先驱。她的这些文章,开启了关于电影的特性及其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可能性的争论。其论述的核心,是坚信她在一个电影制作者的实践中,发现了一种电影形式,它同时指明了剧情艺术的仪式性起源,以及电影作为一种对现实瞥观的神奇组合的未来。
——亚当斯•西德尼,美国先锋电影史学家
玛雅•德伦的电影将我们从制片厂的模式中拯救出来:它将那些包含深刻心理内涵的物理事实呈现给我们的眼睛;在我们的心中敲奏出一段交替、连续、循环、跳动或飞逝的时间。它处于电影事实的现实中,玛雅•德伦通过把镜头当作一个惊人的发现者与之合作,从而捕捉到了这种电影事实。它带来了如此多的可能性,使得我们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才智、情感以及创新力创造出诗。毕竟,诗歌是生活给予那些懂得如何用他们的眼睛、心灵去接受和理解的人的盛宴。
——勒•柯布西耶,法国建筑大师、艺术家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德伦对电影的认知很先锋也更艺术化。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商业电影和商业电影之外的那些电影。因为这两种形式的电影人,在创作时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
评分看这本书有恍惚的感觉。近乎一个世纪之前艺术家所思考的问题,现在想来真是奢侈。当下面对的是如何活下去的问题。电影无论内容还是制作都与社会高度互动,何以有空中楼阁?那些“艺术与政治无关”的言论真是可笑。
评分信我,别看
评分玛雅德伦始终在强调个人应当对艺术持有怎样的态度,总体来说使人感到相当严肃但却十分认同。尽管我还不甚明白自己对待这一学科应当怎样谦虚持戒,但粗暴或随意的态度显然从一开始就应该被努力摒弃。 她仔细阐述了作为一种有机体的摄影机在创作中应当发挥其无可替代的功能性优势,而不是仅仅被作为一种愚蠢的旁观者和记录者……详细,但不是很喜欢译者的翻译(感觉后者颇为自大且无时不刻不在推销自己),把一本知识量足够大的著作生生翻译成了催眠读物。 摘录一段: ……正是这样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很少有人会花很多时间,也正是在这个领域中,没有人会花掉他所有的时间。可是,这就是艺术的领域,这个领域让我们成为人类,而没有这个领域的话,我们最好的情况,也不过是有智力的动物而已。
评分电影是关于时间,空间的运动的艺术。 真的是那种革新自己电影观艺术观的文章了。玛雅德伦保持着一个“业余爱好者”的身份,靠着几部独立制作的电影,形成了自己完善的电影艺术理论体系,在电影语言的探索上早已走到很远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