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的色彩

別樣的色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奧罕‧帕慕克 Orhan Pamuk(1952.06.07~)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出版者:麥田
作者:[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出品人:
页数:492
译者:顏湘如
出版时间:2015-11
价格:46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344287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土耳其 
  • 雜文 
  • 随笔 
  • 書話 
  • 旅行 
  • 散文 
  • 奧罕帕慕克_OrhanPamuk 
  • 奥尔罕·帕慕克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為了讓自己快樂,我必須每天攝取文學,無異於病人必須每天服用一匙藥。」

他像一個畫家斟酌筆下色彩,用文字描繪出令人樂在其中的世界。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親自編選、繪製插圖

◎一部無法以小說寫成的小說家心靈寫照‧漫談伊斯坦堡、寫作歷程、政治、禁書,與日常生活

「寫作是一種慰藉,甚至是一種療癒。」

偉大小說家最精采的隨筆集

藝術家自省人生的完整紀錄

小說是什麼?人為何寫作?人渴望從文學中汲取什麼?在寫作與閱讀的旅程中,文字扮演著什麼樣的領航者?透過文字,小說家眼中的日常生活與城市風景,以及東西方認同問題,又呈現出什麼模樣?寫作數十載,一位享譽國際、大膽敢言的小說家,仍然每日於書房獨自與這樣的念頭對話。

本書由帕慕克親自選輯文章,集結雜誌專欄、隨筆、日記、演說稿,成就一本具自傳色彩的作品。他在書中談文學,談卡繆、魯西迪、波赫士、卡爾維諾、紀德等啟迪他心靈的作家;也談生活,談失眠的夜與戒菸之愁苦,談鼓舞他投入創作的父親以及與他共享親暱時光的女兒;本書更談土耳其的歷史、伊斯坦堡的人文風景,也談其始終關注的政治議題,並自述自身引發的政治風波。

身為小說家,帕慕克自道本書集結一切無法寫入小說的吉光片羽。《別樣的色彩》是一位偉大小說家最精采的隨筆集,更是一位藝術家自省人生的完整紀錄。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我终于理解为什么会喜欢帕慕克了。似乎我与他有着相同的心境。虽然我们相差几十岁,但至少小时生活的环境有类似之处,也就有了相似的心境。 在我看来,凯末尔的改革与邓小平的改革似乎有类似之处。两个强大的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渐渐衰弱了,都沦为了西方的附庸。这对于曾经的...  

评分

终于可以有一本书,是能够让我放在床头反复阅读的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朋友可以将一本读了好几遍的 米兰昆德拉 的那部名著永远随着他那个大大行李箱全国各地东奔西跑,然而这样做的就我认识的人里面也并非只有他一个人。 如今懂得,一本好书,未必是大众口口相传的,可能它...  

评分

奥尔罕•帕慕克并不是第一位这样做的作家:他把文学视为表现生活的最终(可能也是唯一的)手段,由此他能创造和构筑起一个新的世界。进入这个文字迷宫,实际上就是进入他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别样的色彩》这本看似主题散漫的集子虽然谈的是“关于生活、书籍与城市”,...  

评分

说到新近出版的帕慕克随笔集《别样的色彩——关于生活、艺术、书籍与城市》,便不能不提这位土耳其诺奖获得者的另一本散文集《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看起来,《别样的色彩》似乎是裁完《伊斯坦布尔》这件锦袍后剩下的边角料,连帕慕克自己也在序言里承认这是一部“...  

评分

像帕慕克在书中的那几篇关于司汤达、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纳博科夫、加缪和伯恩哈德等的文章一样,我只是在写自己。 最早接触帕慕克的作品,是在高二,一次毫无准备的见面。当时疯狂迷恋着奥威尔(邂逅奥威尔的作品,又是一段奇妙的故事),读完他的那篇《...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知道護照(一份記錄他人如何判斷我們的文件)能減輕我們的悲傷,哪怕只有一點點,或許也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身分認同的煩惱、期望和哀愁。」

评分

「如果知道護照(一份記錄他人如何判斷我們的文件)能減輕我們的悲傷,哪怕只有一點點,或許也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身分認同的煩惱、期望和哀愁。」

评分

「如果知道護照(一份記錄他人如何判斷我們的文件)能減輕我們的悲傷,哪怕只有一點點,或許也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身分認同的煩惱、期望和哀愁。」

评分

「如果知道護照(一份記錄他人如何判斷我們的文件)能減輕我們的悲傷,哪怕只有一點點,或許也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身分認同的煩惱、期望和哀愁。」

评分

「如果知道護照(一份記錄他人如何判斷我們的文件)能減輕我們的悲傷,哪怕只有一點點,或許也是好事。每個人都有自己對身分認同的煩惱、期望和哀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