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过去》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评价其为“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1913年,赴日留学,初学医,后改学文科。
1921年,与 郭沫若等日本留学生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45年,于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杀害。
《春风沉醉的晚上》精选郁达夫中短篇小说共11篇,涵盖了其创作生涯各阶段的佳作。从1920年写就的《银灰色的死》到1930年完成的《杨梅烧酒》,所有作品依时间序,一字排开。
郁达夫以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出道,名震江湖。后续佳作《 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真实细腻如昨,结构也更为精巧雅致。及至中篇力作《迷羊》的出现,他在小说艺术上的进步与造诣,清晰可辨。
除这些个人风格明显的篇章外,讽刺小说《血泪》《二诗人》等,不仅显示出郁达夫对小说创作多样性的追求,也体现了他驾驭不同故事类型的能力。
所有这些优秀的篇目,均被此书收录,且全书以各小说最初发表时的文献为基础,除必要的字词调整以适应今天的阅读习惯外,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原汁原味。作为华语文学史上无法绕过的作家,郁达夫所提倡的“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以及叙述上的大胆,借由这些篇目,可得遍览。
我总觉得写作最开始是始于,也是基于一种感觉。它带给我的最大享受,也是一种难以言喻、或是似曾相识的感觉。科技已经无限发达,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可以被许许多多的东西储存起来。可唯有“感觉”这东西,我只觉得它可以存在于抽象的文字或是画面之中,还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
评分这篇书评更多的是关于这本书带给我的回忆。 昨天闲来无事逛豆瓣的时候无意发现了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春风沉醉的晚上,初一看,觉的挺熟悉,似曾相识,却不知从前在哪里遇到过,且不忙苦苦思索,接着往下看。故事将近尾声处。当我看到主人公走在上海租界的街头遭遇公车司机突然...
评分这篇书评更多的是关于这本书带给我的回忆。 昨天闲来无事逛豆瓣的时候无意发现了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春风沉醉的晚上,初一看,觉的挺熟悉,似曾相识,却不知从前在哪里遇到过,且不忙苦苦思索,接着往下看。故事将近尾声处。当我看到主人公走在上海租界的街头遭遇公车司机突然...
评分《春风沉醉的晚上》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小说中描绘的是五四运动时期知识青年沦落成为的“零余者”形象。作品中的“我”穷困潦倒,纵有几许才华也不能找到个糊口的工作,为生活所迫住进了贫民窟中一个破旧的阁楼,遇到了同被压迫的烟厂女工,两人互相关怀。 之所以说“我”是...
评分从这些故事里走出来的时候,我懵懂间以为天色近晚,还料想必然阴云密布,一如昨日。为着喘口气,起身推门出去,丽日当空,微风习习,且不过下午三点多而已。不禁一笑…… 前几日突然想找点郁达夫的小说来看,便兴致勃勃地搜寻了起来,发现市面上流传的郁达夫小说集各式各样还不...
只看了书名那篇,完全没get到欣赏的点,放弃了。
评分这个版本封面美美的,纸张很好,适合收藏。《沉沦》和《春风沉醉的晚上》都读过好几遍了,还是喜欢。新读到的《迷羊》也挺不错,就是略长了些。这几篇共同的长处在于,将闷骚男这一形象的行状与内心戏刻画得细腻而传神,令人叹服。郁达夫的难得之处是,敢于直面自己的淫邪、忧郁、敏感和软弱,并借以优美的文字展现在世人面前,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人文关怀。其他篇目局限于特定时代,现今难以引起共鸣,所以不觉得特别好,读来有艰涩感。
评分细腻得满满的都是基情。
评分《银灰色的死》《沉沦》《血泪》《春风沉醉的晚上》看得人憋闷不已,《迷羊》又很有反思和教化的力量。后期现实里的郁达夫似乎和小说里的主人公完全两样,不免得又去搜了下他的生平,真是传奇的,谜一样的人。能把那种苍白的、病态的、萎靡的、孱弱又敏感的形象从精神到外在写得如此传神,又坦白诚实的令人讶异,是天才没错了。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近俩月,不太畅快,但对于景的描绘是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