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成,七零后,拥有内地与香港的律师资格。在香港大学经济系毕业后,曾在美国工作,后赴英国攻读法律。2006年,移居北京,现在在一家IT企业从事法律工作。工作以外,喜欢全国到处跑,通过认识不同的中国人、中国事,思索香港在整个国家中所身处的位置和能发挥的作用。
繁华闪耀的香港,文艺作品里的香港,娱乐明星的香港,街巷美味的香港,疯狂购物的香港,迪士尼乐园的香港,颠沛流离终于回家的香港,充满活力又无所依傍的香港。受关注的香港,被遗忘的香港。自由的香港,压抑的香港。
你的香港,我的香港。
他的香港。
自称“港怂”的北漂律师徐天成,看 到廖信忠所著《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深受启发,希望能以一位普通香港人的视角,通过自己那支微小但真切的笔,来说说一个真实甚至未知的香港。
徐天成与廖信忠同为1977年生人,这30多年来,香港的发展?香港人的心理归属感究竟是怎样的?香港的身份和台湾有什么不同?香港回归前后,当地人的生活有何变化?香港人是怎么看内地人的?
一本书无法展现全貌,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香港人的真实告白。在“借来的地方”,他们如此生活。
当年是和我最好的朋友一起去的香港,她带我去了很多地方,我对香港最初的认识也全是她所传授给我的,得之启蒙,我知道了很多丰富有意思的事情 还记得我在香港的街道上,看到那三个字的条幅触动很大,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可以言论自由,是有着一个怎样的历史渊源才可以和我们不一...
评分最近我读完了徐天成写的《我们香港这些年》。当时我看到这个书名时,立刻想起了之前风靡过一段时间的,廖信忠写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这廖信忠用编年体的手法,写了他在台湾从小到大的见闻,以及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读来很有趣味。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台湾多了几分了解。所...
评分未看此书前,我以为这是一种社科类读物,仔细看过以后,发现我定位错误。这是比较私人性质的回忆性文章,在略显琐碎的个人生活里,很多年份里提及着大事件。看年份也知晓平均下来一年里谈不到太详尽的内容,所以读起来感到浮光掠影。由于作者的年龄所限,写下来的切身...
评分这本书是香港史,也是个人史。 作者以普通香港人的视角向读者介绍香港了1977年以来的重要事件,并穿插讲述香港人情风俗和制度习惯,文笔轻松语言流畅,是内地人了解香港不错的选择。更为可贵的,作者用颇多笔墨涉及近年愈演愈烈的陆港矛盾,希望以个人之力化解两边的误会,虽...
评分每去一个地方之前,我都会对它的历史文化先做一番功课…全书采用编年体,所以我决定去买实体书…原来香港在70年代才废除纳妾制度…终于明白为啥大家都不习惯叫阿娇钟欣桐…看到1984,才真正看懂小时候的历史书……清政府当年签的条约是把香港和九龙永久割让,而新界等200多个离...
半吊子水准,既没深度,又没细节。还一会儿为大陆说两句,一会儿为香港说两句,一会儿再为英国说两句,没有一以贯之的思考准则。
评分能增进对香港的了解,但写得太浅,打发时间的书。插图是败笔,用手绘的照片还不如直接用照片。
评分装帧不错,祝作者好运。
评分作者彬彬有礼,努力掩饰,讲话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绪,连批评都带着“万不得已”的感觉,勤奋上进,体现出一种中小城市中产阶级的教养。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在官方的命题作文、学者的政治考量和网络的窃窃私语之外,看到比较真实质朴的港人心态。个人认为,香港的本土意识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也并不值得寄托太多的政治理想。或者说,走向政治和历史舞台,香港才刚刚开始,台湾则渐似散场,大陆完全看不到不知道该怎么办。
评分流于表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