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威尔逊( Edward O. Wilson )
☆ 最具文采的科学家
☆ 最博学多识的作家
☆“最后的博物学家”
生于1929 年,当今美国生物学界的翘楚,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生物社会学”之父,“生物多样性”概念提出者。目前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昆虫馆的名誉馆长兼荣誉研究教授。
先后获得100 多个国际性奖项,包括美国的国家科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日本的国际生物奖。 1996 年,被《时代》杂志评为对当代美国影响最大的 25 位美国人之一。他热心投身环保事业,曾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金质奖章、美国奥杜邦学会颁发的奥杜邦奖章等。
威尔逊非常擅长著述,文笔优美,有 30 余部著作,先后以《论人性》和《蚂蚁》两度获得普利策奖。
DISCOVER杂志年度最佳好书
AMAZON.COM编辑评鉴年度好书
第二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金签奖
英国2002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科普佳作
我深信我们会做出明智的抉择。一个能拟想到上帝而且向往太空殖民的地球文明,一定也想得出办法来保护这个星球的完整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缤纷生命。
——“最后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
“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本书中,最会讲故事、文采斐然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将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消无声息在世界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生命的多样性的富丽与骤然陨落构成鲜明对比。
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归于静寂无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原是两栖类动物界的传奇,如今已消失了生存的踪迹;天性害羞、最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甚至,许多珍稀动植物距离灭绝仅需100个心跳。种种令人难过的细节,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生物踏上最后的毁灭之路。
被灭绝的本是可被拯救的,威尔逊对生命的未来并未绝望。他坚信人类对自然的生命之爱,列举大量政府、民间组织与科技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勾勒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以对生命的真挚热爱与极大敬意,完成这部面向大众的科普名作,出版后赢得公众与学术界的一片赞誉,NATURE杂志更是辟专栏倾情推荐,国际影响深远。
小时候喜欢看中央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这档节目旨在向观众介绍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认识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命,认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它通过专家的讲述、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去告诉观众、打动观众,使观众认识到我们不能没有动物。的确,地...
评分当我们在关注娱乐、经济、法律、文学、宇宙时,另一批人则在操心着这颗星球上生物的命运。 美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通过一组组数据和大量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地球上的生命曾是如何的富丽多姿,而如今,物种数量正在世界各个角落悄无声息地骤然衰减。造成物种灭绝速率显著增加...
评分「在我人生中,有个难忘时刻发生在 1994年一个5月的黄昏,地点是辛辛那提动物园展示区后面的房间。在那儿,我走向一头 4岁大、名叫“艾美”的苏门答腊犀牛,凝望了一会儿它那悲惨的脸,然后用手轻轻抚平它侧腹上的毛发。它没有任何反应,除了眨了一下眼。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一...
评分 评分当我们在关注娱乐、经济、法律、文学、宇宙时,另一批人则在操心着这颗星球上生物的命运。 美国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通过一组组数据和大量案例,向读者展示了地球上的生命曾是如何的富丽多姿,而如今,物种数量正在世界各个角落悄无声息地骤然衰减。造成物种灭绝速率显著增加...
翻译or编辑有点问题
评分听书听完了,已经快适应机器阅读奇怪的语音和别扭的断句了,but还需要再重新眼睛看一遍。
评分文笔很好,但没有《大灭绝时代》吸引,大概还是多少带了点学术气息,不算讨巧。物种衰退是环保论调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块(气候变暖和资源耗竭并不能给我同样的震撼),故最喜欢第四章和第六章。最近看了不少全球变暖的相反证据,不免有些疑惑,但一种生物不复存在,不管何时何地总是令人伤心的事情。
评分听书听完了,已经快适应机器阅读奇怪的语音和别扭的断句了,but还需要再重新眼睛看一遍。
评分听书听完了,已经快适应机器阅读奇怪的语音和别扭的断句了,but还需要再重新眼睛看一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