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1895.7.30-1990.8.30)字宾四, 1912年改名穆。先生自1912年始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他由顾颉刚先生推介,入北平燕京大学执教,从此跻身学术界。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与唐君毅、张丕介等创建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10月,钱穆先生移居台北。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先生博通经史文学,擅长考据,一生勤勉,著述不倦。先生毕生著书七十余种,另有大量学术论文,共约一千八百万字。他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通论方面,多有创获,尤其在先秦学术史、秦汉史、两汉经学、宋明理学、清代与近世思想史等领域,造诣甚深。钱穆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本书系钱穆先生于一九四八年春季时所写。当时钱先生任教于江苏无锡江南大学,课务闲暇时,徜徉湖山胜处,尽抛书册,惟求亲近自然。一九五八年钱先生重阅旧稿,认为“与平日素所蓄藏,无大悬别”。书中就“人文与自然”“精神与物质”“情与欲”“阴与阳”“无我与不朽”“鬼与神”等主题进行论述,并于中西文化进行比较。
编辑推荐:
1. 本书系钱穆先生最为亲近自然信手拈来之作。
2. 钱穆先生写此书时,正值“世局晦昧”之时,他对人生更多了几分别样的思考,而本书所写专题,正是对“把捉实际人生之内里的症结”的一种“批导或斡旋”。
3. 本书篇幅不长,每个主题也十分简短,但字字珠玑,深切实际。
人生的真义我认为在于求自我的认同。所谓最求财富也罢、精神也罢、道德也罢,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满足的时限的快感。也就是对自我目标实现的认同。人只要能认同到自己的追求的以及达到这种目标的努力,则此生无憾。
评分直觉可见就是如同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千万年的进化中所得出的。也即是从开始有生物的时候始作俑的。因为有了条件反射,才有生物的发生。生物相对于非生物乃因为有了主动的对策和反应,而非皆是逆来顺受,被动响应外界的刺激。先天的直觉就是DNA编码锁自动运行的程序,自动...
评分作者写书时,由胃病新愈,体况不佳时,倘佯湖山胜处,有所感悟而作,本人近日患头疾,唯睡起未久可读书一二时,其余时刻头疼欲裂,坐卧不宁,虽不能写,但总算是有空,把这本湖上闲思录看完了。 钱穆此书,六十多年前,成于其代表作之一国史大纲完以后几年间,在抗日国难期间...
评分钱穆先生出生之时正值清朝,靠着老一辈学人的自修方法完成了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今天无疑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不过因着此等经历,想必他对国外的哲学思潮了解甚少,于是借助1948年徜徉于湖光胜景之中的闲暇,写成了这一本小册子。读者如果注意到每一篇都是以对立的概念命名的...
评分人生不是无限的,人类开化以来,认识了死亡以来,就能这么认识了。生死或许可以轮回,但是作为自己,一生就是有限的。 儒家讲究现世,把人生的终究目标定在现世;道家追求成仙,将有限的人生无限化,但是终极目标还是现世。用现世成就人生。 佛家和基督教则是劝人放弃现世而寄...
还需再读。
评分喜欢九洲的这个简体版本,可读可藏。大师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评分文笔太漂亮,是骨子里的儒雅。倒不太去注意其主题表达了。钱穆是要给中国文化留一块圣地,还要光耀千古的,这里头有大悲痛。
评分喜欢九洲的这个简体版本,可读可藏。大师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
评分文笔太漂亮,是骨子里的儒雅。倒不太去注意其主题表达了。钱穆是要给中国文化留一块圣地,还要光耀千古的,这里头有大悲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