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1929年6月12日生,1945年死于德国贝尔森集中营时,距离她的16岁生日尚差3个月。
奥托・弗兰克(Otto H.Frank)安妮・弗兰克的父亲,是弗兰克一家经历纳粹恐怖统治后的唯一幸存者。他的余生致力传扬女儿的日记,1980年去世。
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评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评分不知道大家是否和我有一样的感受:安妮对自己的感受对身边的人的感受以及对她生活的感受就像我一样,时而觉得生活充满着快乐与希望,时而又觉得苦闷不已仿佛全世界没有人能够理解一个年轻的孩子的想要过她美好生活的时候。 我觉得她告诉我了很多怎么去面对自己...
评分Annelies Marie Frank Born 12 June 1929 Died Early March 1945 (aged 15) 这一切来的那么的突然。。。 虽然已事隔68年,对当时的一切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当一个个曾经鲜活真实的生命突然之间在脑海中消失时;当从一个独立、乐观、聪明...
评分I finished reading this book on the train coming back to Beijing, during which journey I can't cheer up for many reasons, but this book can't be blamed for my recent depression at all, to the contrary, I should say I can't admire this lovely girl more and ...
一位美丽的犹太女孩的生命绝笔
评分小时候看的,很好看,也让人很难过
评分看了学校的舞台剧, 特地来比较一下书中少女的心怀。只是文采,究竟是作者的修辞,还是译者的赋予呢。在最后,安妮反思自己、亲密的关系、和这个战乱的社会,而这些觉醒还没来得及完成,一切就都结束了。
评分看了学校的舞台剧, 特地来比较一下书中少女的心怀。只是文采,究竟是作者的修辞,还是译者的赋予呢。在最后,安妮反思自己、亲密的关系、和这个战乱的社会,而这些觉醒还没来得及完成,一切就都结束了。
评分安妮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女孩。她在13-15岁时候对于政治、人生、品德、学习、女性主义等等这些方面的认知,远比我二十几岁的认知要更成熟(看了别人的书评,大概是说“我22岁时候的想法也并没有比她更成熟”,这句话也适用于我)。 在看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想过,如果安妮能幸存,就像她的目标一样,她会是个杰出的记者和作家。一个十几岁的女生能想到安逸的危害,愿意去努力学习、工作,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且在那种环境下也非常自律,她的未来真的可想而知的优秀。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比较和平的年代。这次的疫情有那么多人在一线付出,我付出的实在是不多,只能说在家那一阵,稍微能体会到安妮对外出的渴望了。 希望战争能再少一些,集中营这样有违人性的实验应该被永远禁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