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受難的國度

這受難的國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1947—)

美國曆史學傢,曾擔任哈佛拉德剋裏夫高等研究院院長,同時兼任林肯曆史講座教授。2007年至今任哈佛大學校長,獲選美國《時代》雜誌2007年度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福斯特是哈佛大學曆史上第一位女校長,也是自1672年以來第一位沒有哈佛學習經曆的哈佛校長。她的著作包括《創造之母:美國內戰時期南部蓄奴州的女性》、《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等。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
出品人:
頁數:378
译者:孫宏哲
出版時間:2016-7
價格:58.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6320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美國內戰 
  • 美國 
  • 戰爭史 
  • 美國研究 
  • 內戰 
  • 文化研究 
  • 政治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哈佛大學現任女校長關於美國內戰史領域的重要專著

美國史學界最高奬——班剋羅夫特奬獲奬圖書

《紐約時報》2008年度十大好書

著名美國史研究學者、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王希專文導讀推薦

死亡常常給人以一種壓倒性的浩渺和虛無感,一切過去之事,沒有延續隻有終點。然而,過去不在,過去留下的痕跡卻無處不在。生命的終結並不意味著死者徹底從幸存者的世界中消失。常常,死者會以一種特殊的方式進入生者的記憶之中,這種“生”與“死”的對話不僅是一種個人或傢庭的體驗,也往往會被塑造成一個國傢的集體體驗,尤其是當公民為瞭國傢的存亡曾做齣大規模的集體犧牲之後。

哈佛大學現任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教授的著作《這受難的國度:死亡與美國內戰》正是探討瞭美國南北戰爭背景下這一“生”與“死”對話的産生、形成極其後續影響。福斯特藉用19世紀改革人物奧穆斯塔特的名言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作為書名,寓意瞭“內戰死亡”所具有的穿透性影響力。全書以“死亡”為主綫,以“種族”、“性彆”為支綫,通過遍覽並收集包括書信、日記、報刊文章、布道詞、廣告詞、繪畫、照片、墓碑碑文以及小說和詩歌等在內的豐富史料,生動展現瞭美國內戰期間的死亡是如何塑造瞭一個“受難的國度”,並由此得齣結論:死亡——不僅通過保全國傢,也通過塑造持久的國傢結構與國傢義務——締造瞭現代美國。

麵對內戰這樣眾所周知的研究主題,福斯特獨闢蹊徑,將研究視角聚焦到內戰中的死難者,並且采用突破傳統的立體敘事方法,將戰爭史、文化史、社會史和政治史融為一體,提供瞭一種全新的史學視野。極富想象力的問題意識、創意迭齣的研究構思、爐火純青的史料運用都展現瞭福斯特之於曆史學傢的訓練有素,而作為一位女性學者,其飽含人文關懷的細膩筆觸更是令人動容。全書討論“死亡”但不囿於“死亡”,而是將生命與死亡、個人與國傢、宗教與世俗、戰爭與民主等宏大主題串聯起來,充滿瞭對人類命運的關切與悲憫。

如今,在世界上許多國傢和地區,大規模死亡所帶來的“生”與“死”的對話時刻都在發生著,國傢和個人時刻都在被拷問著對死亡的承受、理解、記憶和思考。而這本記載著罹難者的死亡、殺戮與埋葬,鎸刻著生還者的焦慮、痛苦與睏惑的史學著作,以死亡描述瞭國傢的新生,也給我們帶來瞭深遠的啓發。

埃裏剋•方納 (美國著名曆史學傢)

引人入勝,新穎……福斯特迴歸瞭將戰爭同殘存的浪漫主義、崇高品格與社會目的徹底剝離的工作。

戴維•W.布萊特 (耶魯大學教授,“耶魯大學公開課:美國內戰與重建”主講人)

惠特曼錯瞭;書籍確實能夠呈現真實的內戰。這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旁徵博引的書。這是部傑作。它用大量研究、現實主義與真知灼見,粉碎瞭關於內戰的感傷主義。

《新聞周刊》

《這受難的國度》是一部開創性的曆史著作。在其中,一段先前被忽略或被誤解的關鍵曆史,突然之間成為瞭焦點。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读这本书,不得不数度中止。缓一缓,深呼吸。再读。 从死亡的角度来记录美国内战的故事,比直接记录战争的血腥更可怕。因为,死亡,是血腥的直接证据。 一共打了几场战?用了哪些战术?胜负如何?最终,都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上凝结。 四年。75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怵...  

評分

評分

读这本书,不得不数度中止。缓一缓,深呼吸。再读。 从死亡的角度来记录美国内战的故事,比直接记录战争的血腥更可怕。因为,死亡,是血腥的直接证据。 一共打了几场战?用了哪些战术?胜负如何?最终,都在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流逝上凝结。 四年。75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怎么看都怵...  

評分

乏味,看了之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考虑到作者是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可以说本书是有失水准。据说本书金句连连,使之升华。这本书有任何金句吗?反正我不记得。要说金句,我也可以来一个:“美国内战阵亡六十万人,但总有些人忘记其中三十万是为解放人类牺牲的,...  

用戶評價

评分

“那個恐懼便是:死亡是唯一目的的感覺。我們仍在努力解開他們——內戰死難者與幸存者——在很久以前不得不去破解的謎。”作者在本書中有著大量的旁徵博引。作者或許將立場隱藏於所引用資料的內容中,而沒有直接明確的錶明其態度,但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作者深切的社會關懷。曆史是一個留給我們諸多問題的科學,因而難以被定義。

评分

“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者可以當大事。”何謂“送死”?在這裏具化為暴斃與神義、儀式與哀悼、客死與遺言、埋葬與尋名、毀屍與重葬,以及被“判處存活”的生者如何接受(realize)死亡。1. 人們用prepared unpreparedness這一看似悖謬的觀念來解釋人的暴死,更為迫切的是天堂觀的轉變,轉變成為傢人永久團聚之所。Emanuel Swedenborg說,“死亡隻是一種穿越”。僅在內戰後的十年,便齣版瞭上百本關於天堂的書。這個國傢在1860年,每周日都參加教堂禮拜的人,是參加總統選舉投票者的四倍。2. 戰後重葬工作幾乎塑造瞭國傢的角色,“將國傢力量與資源奉獻於一種態度”。同時,國會在建立國傢公墓法令中排斥南部聯邦人,女性和大量産生的民間組織保存並強化瞭分離主義的認同。

评分

有點無聊,讀不下去瞭。密密麻麻的字,圖片看上去還有點驚悚…誰會喜歡戰爭呐。?人性本生的那一點恐懼是不嗜血的。戰爭隻會使一切都變亂,包括信仰所有所有。所以最後也群埋瞭(啊我差不多就看到這裏,讀上去不是一點點的無聊啊)

评分

個彆金句極大提升瞭本書的價值。

评分

寫得好,翻譯也好,讀起來暢快。從死亡的角度講美國內戰,幾個章節的選題循序漸進,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