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 論
一、釋題:時空範圍與研究對象
二、路徑:研究視域與主要內容
三、推衍:發展曆程與基本特徵
第一章 社會環境:漢唐時期東北亞民族發展的曆史背景
第一節 兩漢時期:夫餘、烏桓、鮮卑的社會發展
一、夫餘:盛於西漢,玄菟郡屬國
二、烏桓:西漢附匈奴,東漢“詣闕朝貢”
三、鮮卑:受烏桓、匈奴所阻,活動事跡始見於東漢
第二節 社會性質:從“下戶”看夫餘、馬韓、邪馬颱的社會發展
一、共同之處:曹魏時期夫餘、馬韓、邪馬颱齣現“下戶”
二、地位差異:“下戶”體現瞭夫餘、馬韓、邪馬颱各自社會發展階段
第三節 隋唐時期:羈縻建置與治邊政策
一、羈縻府州:隋唐時期東北亞地區的行政區劃設置
二、開放政策:吸引大批“漸慕華風”者主動入唐
三、玄宗賜土:開元二十三年賜浿江以南之地予新羅
第二章 民族融閤:東北亞古代民族社會發展中的文化交融
第一節 族稱演變:沃沮與肅慎族係的親緣關係
一、楛矢石磐:肅慎納入西周版圖
二、音轉關係:“沃沮”與“勿吉”族稱之承襲
三、一脈相承:靺鞨七部源於勿吉
第二節 民族共生:東鬍族係的社會發展
一、共生態勢:匈奴、東鬍、烏桓同現於《史記》
二、鮮卑民族:檀石槐時期分裂、遷徙、融閤
三、汲取漢文化:慕容鮮卑移徙政治中心
第三章 禮樂習俗:漢唐時期高句麗的社會發展
第一節 禮樂:漢武帝時期高句麗鼓吹樂的發展
一、社會背景:漢武帝時期鼓吹樂興盛
二、音樂類型:漢武帝賜高句麗鼓吹樂
三、發展狀況:高句麗壁畫中的鼓吹樂
第二節 凶禮:高句麗喪葬
一、殷商遺風:高句麗殉葬習俗
二、積石為封:高句麗將軍墳的陪葬墓
第四章 朝貢冊封:漢晉封貢體製下東北亞民族的社會發展
第一節 “使命歲通”:夫餘與東漢王朝朝貢關係
一、“遣使貢獻”:夫餘嚮東漢王朝的朝貢活動
二、政治需求:夫餘朝貢東漢的利益需要
第二節 烏桓朝貢東漢王朝:受製於東漢、匈奴、鮮卑三者相互關係
一、復置烏桓校尉:烏桓嚮東漢王朝的朝貢活動
二、利益驅使:烏桓朝貢東漢王期的政治訴求
第三節 詣闕朝賀:鮮卑與東漢魏晉的朝貢關係
一、分彆朝貢:鮮卑各部對東漢、曹魏的朝貢
二、朝貢中原王朝:對東部鮮卑慕容、宇文、段部社會發展的影響
第五章 周邊關係: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東北亞古代民族的對外交往
第一節 馬韓、辰韓、弁韓:三韓與漢魏晉王朝的朝貢關係
一、政治依托:三韓與中原的朝貢往來
二、“使屬樂浪”:中原王朝對三韓冊封
第二節 燕餘關係:夫餘滅國的慕容鮮卑因素
一、前燕國力的增強:相對弱小的夫餘成為慕容鮮卑進軍的對象
二、東晉勢力衰弱:慕容皝時期前燕走嚮強盛,夫餘失去瞭保護傘
三、勿吉崛起滅夫餘:慕容鮮卑政權退齣曆史舞颱
第三節 遠交近攻:公元五世紀高句麗與東北亞諸國的關係
一、朝貢交好:高句麗對中原王朝的政策
二、戰略同盟:高句麗對新羅的政策
三、防範打擊:高句麗對百濟的政策
第六章 都城政治:從物質文化遺産看東北亞的社會發展
第一節 “附和式”都城:高句麗都城環境典型的民族地方特色
一、環境變遷:高句麗早中晚期都城環境
二、發展軌跡:高句麗都城環境的規律性特點
第二節 都城變換:百濟對南北朝朝貢關係的調整
一、漢城時代:百濟與南北朝的朝貢關係
二、熊津時代:百濟對中原王朝的朝貢關係
三、泗泌時代:百濟和南北朝的朝貢關係
第三節 都城移徙:大祚榮立震國與海東盛國開疆拓土
一、立都敖東城:鞣輻七部與渤海建國
二、大欽茂三次遷都:海東盛國開疆拓土
第七章 天下秩序:隋唐時期的漢字文化圈
第一節 決定百濟國運:百濟與隋唐的朝貢關係
一、引隋製麗:百濟與隋的朝貢關係
二、頻繁遣使:百濟與唐的朝貢關係
第二節 利益爭奪的犧牲品:唐濟封貢關係演變及百濟滅亡原因
一、冊封“帶方郡王”:唐濟封貢關係的黃金時期
二、百濟滅亡:唐濟封貢關係的冷卻與重建唐濟封貢關係的失敗
第三節 “渤海郡王”:渤海國朝貢唐朝
一、忽汗州都督:唐朝對渤海的冊封
二、入貢於唐:“中國既安,四夷自暇”治邊思想對渤海國的影響
第八章 經濟文化:東北亞古代民族社會發展狀況個案分析
第一節 碑刻文化:通化師範學院藏好太王碑拓本與集安高句麗碑
一、拓本研究:通化師範學院藏好太王碑拓本
二、碑刻研究:集安高句麗碑
第二節 貿易往來:新羅僑民聚居區內的唐羅民間往來
一、泛海來華:新羅人入唐因素考察
二、新羅坊:在唐的新羅僑民社區
第三節 佛教文化:來唐求法的新羅僧侶
一、求法興盛:來唐求法新羅僧侶名錄
二、專修新羅院:安置在唐求法新羅僧侶
三、入唐求法:新羅僧在中朝文化交流中的曆史作用
附 錄:參考文獻
後 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