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渠珍(1882—1952),人称“湘西王”,是亲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时代的“振奇之杰”,与熊希龄、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 1906年参加湖南新军,后投靠清川边大臣赵尔丰,入藏平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跋涉万里回到湘西。其后统一湘西,经营湘西数十年。期间,沈从文曾在其帐下担任文书,贺龙亦是其旧交。1949年10月赴乾城同解放军和人民政府进行政权交接。1950年6月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受到毛泽东的接见。1952年病逝于长沙。
校注者:陈继光,1985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资深编辑,副编审,从事编辑工作25年,至今编辑图书逾500种,获奖无数。贵州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现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著有诗集《爱的星辰》,散文集《一个人的行走》,主编、撰稿《唐宋八大家散文精选》《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系列丛书》《世界中篇名著文库》《老清华讲义》。
《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湘西王”陈渠珍1936年赋闲长沙时回忆其1909年至1912年进出西藏生死经历的文言笔记体纪实作品。书中所描述的藏区险峻优美的自然风景,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复杂险恶的官场环境,身陷绝境的人性异化,绝地逃生的生存智慧,藏汉人民的深厚情谊,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唱,堪称奇绝。陈渠珍谱写的,不仅是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个人传奇,更是一曲反映历史更迭的时代交响。
为便于当下读者阅读这一旷世奇书,校注者以1938年9月繁体无句读版为底本,参阅《陈渠珍遗著》及其他版本和相关资料,遵循传统校勘学工作规范进行校释,重新对原著做了标点断句,对其他版本的脱、讹、衍、错作了校正,并对书中的难懂字词、异体字、生僻字作了注释,为此全新校注本。
正在编辑中时即闻此书,因自认曾壮行青藏高原,风物人情,略知几许,也读过一些关于西藏的书,而且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频道之类的,让每一个在书斋中的人,都可能是旅行家或旅行向导,故对此书有些许期待,想知道它怎样不一般,曾以手抄本形式被人争相传阅。 及至接...
评分曾经有一个异常小清新的书名《艽野尘梦》摆在出版社面前,他们没有珍惜,反倒用了《西藏生死线》这个大俗不大雅的书名,如果上天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请还我们小清新~恢复原著名称《艽野尘梦》吧! 乍看《西藏生死线》的书名,以为这又是一本以西藏神秘为题材的通俗小说,畅想里...
评分读大冰《他们很幸福》后,偶然得到这本书名,买来一个多月断断续续,今早才读完。 久不读文言,生疏了很多。可是陈渠珍写作时已是民国,不似明清前的晦涩,白话了很多。但是文言的言简意赅,意犹未尽。不免对文言的没落难过,文言文虽不适合生活,但在写作...
评分其人落拓豪雄,其文娓娓可观,由西藏亲历者记边关事,踏冰茹雪、跋山历险,事迹如在眼前,实在的佳作。注者也是通晓藏事的专家。陈渠珍湘中豪俊,有大勇、大志、真性情,男儿到此,复何求。有生之年当亲历边塞地,见雄山峻岭,雪原险川,一睹番人风土。此种情怀,不是故作儿女...
评分文筆好,經歷奇,十分好看。 不過簡體字的弊病在這個版本表露無遺,陳渠珍用「余」自稱,簡體字的「餘」也是「余」,結果整本書「余」、「餘」不分,看得人頭暈眼花,不知所指。這麼有價值的一本書,港台應該出一個繁體版。 第35頁「昌都﹣臘左﹣恩達地區簡圖」有明顯錯誤,...
结尾来得猝不及防!书从入藏开始,止于西原病逝,记述之细,让书中所记仿佛就在眼前。
评分太多的无奈。
评分太多的无奈。
评分在青藏高原上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我表示,有很多都很多描述都很真实。人奇,事奇,文笔佳,只言片语中能看到作者文化涵养之高,经历之艰险。
评分至“入青海”境界骤然开阔,辗转千里黄沙的生死历险惊心动魄。“万里从君,相期始终,不图病入膏肓,中道永诀……愿君归途珍重,幸勿以我念”,为西原,长歌当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